推广 热搜: 隔膜泵  地面  资源  2023  原理  饮品  桥式起重机  济宁缓冲床  塑料杯  龙门吊出租厂家 

亚洲清洁空气中心发布报告:港航能源转型急需攻克技术、成本等难题天若有情天亦老下句

   日期:2023-11-08     来源:中国环境APP    浏览:44    评论:0    
核心提示:11月7日,亚洲清洁空气中心在京举办“2023港航先锋论坛”,现场发布报告《蓝港先锋2023:中国主要港口空气与气候协同力评价》(以下简称《蓝港先锋2023》)和《航运先锋2023:国际航行船

11月7日,亚洲清洁空气中心在京举办“2023港航先锋论坛”,现场发布报告《蓝港先锋2023:中国主要港口空气与气候协同力评价》(以下简称《蓝港先锋2023》)和《航运先锋2023:国际航行船舶减污降碳先行者(中国)》(以下简称《航运先锋2023》)。围绕“港航能源转型·共促零碳未来”的主题,论坛邀请港航产业链人士、研究机构等相关方代表,聚焦中国主要港口和参与中国国际海运的航运公司,对其减污降碳的进展、挑战及未来走向进行了探讨。

亚洲清洁空气中心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付璐介绍,亚洲清洁空气中心调研发现,中国港口与航运的减污降碳政策不断完善,行动更加有力,在一些领域取得显著成效。但同时,在“双碳”目标和国际海事组织趋严的船舶温室气体减排战略背景下,港口和航运业能源转型进程尚处于起步阶段。“技术、成本、绿色低碳燃料可得性等方面存在难题,如何加速存量替代也是迈向零排放必须攻克的难题。这些均需要港航产业链各方形成合力、携手推进。”

三大亮点体现港航绿色低碳转型进程加速

“长远来看,仅靠提升现有船队运营效率,难以实现温室气体零排放的目标,未来以能源转型为核心的主导作用十分关键。”在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生命学部助理研究员王小桐看来,基于当前形势,关注港航绿色低碳转型的议题及时且有必要。

《蓝港先锋2023》的评价对象为中国沿海港口和内河港口,《航运先锋2023》则聚焦包括集装箱船、散货船和油轮三大船型在内、参与中国国际海运的国际航行船舶。两份报告均涵盖了技术减排和管理减排两方面指标,通过识别港口和航运减污降碳进程中的领先实践与薄弱环节,并分析与评估先行者的表现,形成榜单、突出典型,为港航迈向零排放提供意见建议。

亚洲清洁空气中心交通项目主任成慧慧在报告发布环节,总结了港航减污降碳呈现的三大亮点:政策法规不断完善,发挥重要引领作用;绿色转型内生动力提高,行业合力加速破局;能源转型快速起步,路径更加多样化。

“在《蓝港先锋2023》调研中,我们有一个明显感受,针对港口主要排放源的政策措施接连出台,基本实现主要排放源管控全覆盖,减排目标更具体且量化,减排手段科学性也在提升。”成慧慧说。在此推动下,中国在港口岸电供应方面的表现领先全球。21个沿海港口专业化泊位岸电覆盖率平均达到84%,其中有7个港口达到100%;长江内河港口21个港口基本实现岸电全覆盖,且使用进展顺利。此外,货车在港口应用场景的能源替代取得积极进展,港内运输车辆的新能源比例平均达到16%;在公路集疏运车辆的能源替代上,以江苏盐城港为例,新能源进出港比例达到32.5%。

通过分析参与中国国际海运运力前20位的航运公司,《航运先锋2023》识别出马士基等11家集装箱航运公司,淡水河谷等9家散货航运公司,Alpha Tankers等12家油轮航运公司,在投入中国国际海运的船队中已有较高比例的船舶配备低碳环保技术,并率先推进替代燃料等船舶的订造,表现优于行业平均水平。

能源转型、减排力度及岸电使用仍有挑战

推动港航减污降碳虽然取得明显进展,但也存在一些突出挑战。比如,替代燃料路径尚存不确定性,部分领域亟待加速;柴油机大气污染物减排力度不足,温室气体排放管控缺少协同;沿海港口岸电使用率低,减排潜力未充分发挥。

以替代燃料的选择和应用为例,全球甲醇行业协会中国区首席代表赵凯感触深刻:“绿色甲醇可能是近期唯一有规模的选项和长期确定性最高最安全可靠的选项,目前全球甲醇燃料订单超过220条,后续还有一些新订单将要宣布。然而,绿色甲醇的供应确实是一个瓶颈,化工项目需要时间来筹备。”

这是港航能源转型面临难题的一个缩影。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船舶运输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纪永波坦言,航运业的主要特点是技术、船型、场景复杂,燃料消耗规模大,选择替代燃料会受到制造业、能源供应和基础设施等多方面条件的约束,未来难以找到类似化石燃料这样的单一路线。同时,航运能源转型并非孤立,需在装备制造、技术、能源、资本、人才等方面,与工业、能源等领域协同。

“除了推进替代燃料,传统柴油机在一定时期内仍将是港口运营活动和航运的主要能源动力,存量替代还需要一段时间。传统柴油机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的协同管控不可忽视,但目前这仍是薄弱一环。”成慧慧进一步称,无论是针对国内还是国际航行的船舶,现行标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管控要求也有待进一步加严。

两份报告还显示,越来越多港口虽已具备较为完备的岸电供应设施,但实际应用依然不尽如人意,进而制约岸电减排潜力的发挥。例如在沿海港口,船舶靠港使用岸电不具有价格优势,不同国家地区港口侧的岸电供应能力差异较大,岸电泊位不充足、岸电接口不统一、部分岸电位置不合理等问题,导致国际航行船舶岸电受电设施配备率整体偏低,成为阻碍岸电使用率提升的最直接因素。

聚焦全产业链,多方合作共同推进

港航距离零碳排放还有多远的路要走?各方又该如何加快推进能源转型?来自产业链各方的代表,在论坛现场不约而同提及“合作”的理念与思路。

“绿色航运的发展及替代燃料的应用,依赖于全球性和区域性行业组织、港口服务方、船东、货主、设备供应商、燃料供应商、金融保险等多利益主体跨行业、跨价值链的协作与融合。”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有限公司浙江分公司港口产品总监晏志鸿表示,船级社作为独立第三方检验认证单位,将持续做好技术规范标准引领和支持工作,为港航绿色发展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

绿技行(上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余峻提出,以绿色甲醇为代表的替代燃料,生产难点不在于技术创新,而在于技术与资源的跨界整合。对此,从供应链最上游开始,原料的稳定保供和价格可控就是重要因素。除了生产环节外,业内还需关注甲醇船舶核心发动机制造和甲醇运输加注一体化的协同推进。

亚洲清洁空气中心交通项目主管夏冬飞认为,绿色低碳转型既需要行业先行者作为引领,也离不开广泛的产业链或区域间合作。“比如,建立绿色航运走廊是加速替代燃料应用的有益尝试。在这方面,亚洲区域很有潜力。”

站在全局角度,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环境资源所主任工程师王人洁表示,要从管理、经济等方面综合施策。对于前者,可重点考虑新能源船舶优先靠离泊等手段,后者建议从航运替代燃料专项研发基金、新能源船舶补贴、新能源船舶和普通船舶差异化港口费收取等方面着手。此外,还可以开展可再生能源与港口融合工程建设,并配套新能源加注设施。

“身为港口运营商,我们积极践行‘双碳’战略,目前已制定自己的碳达峰规划。近几年,我们围绕能源结构调整做了大量工作,在绿色航运尤其是绿色能源加注方面下了很大力气。未来将与相关部门加强沟通,进一步加大努力。”浙江省海港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与信息管理部副主任冯华龙表达了从业者的决心与信心。

原文链接:http://www.dtcchina.com/news/show-121702.html,转载和复制请保留此链接。
以上就是关于亚洲清洁空气中心发布报告:港航能源转型急需攻克技术、成本等难题天若有情天亦老下句全部的内容,关注我们,带您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标签: 港口 航运 燃料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资讯
网站首页  |  VIP套餐介绍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手机版  |  SITEMAPS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