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让人  产品  显示器  也就  面板  牛奶  哪有  站在  关系  爸爸 

手机产业链 、手机产业链英雄榜

   日期:2023-04-04     浏览:56    评论:0    
核心提示:手机银行产业链包括哪些参与方?主要由银行,移动运营商,移动支付服务提供商,商家和消费者构成。手机银行的价值产业链,主要由银行,移动运营商,移动支付服务提供商,也就是第三方,商家和消费者构成。无线快充是

手机银行产业链包括哪些参与方?

主要由银行,移动运营商,移动支付服务提供商,商家和消费者构成。

手机银行的价值产业链,主要由银行,移动运营商,移动支付服务提供商,也就是第三方,商家和消费者构成。

无线快充是无线充电技术跟快充技术的结合,现在市面上的主流机型都支持无线快充技术。

为什么越来越多人放弃iPhone,开始用国产手机?

在我的印象中,苹果在国内的年销量经常都是第三、第四,几乎没有拿下国内销量***。所以国内手机销量的主角历来都是国产手机而不是苹果,这样问总感觉有点欠妥。

但不管怎么说,国产手机越来越受欢迎是不争的事实,苹果正在从神坛上一步一步走下来,这是为什么呢?

一、国产手机正在逐步缩小与苹果的差距

在iPhone4S那个年代,苹果新品发布大家可以彻夜排队,甚至还有人卖肾买苹果新机的,可见对苹果有多痴迷、多疯狂。但是现在几乎很难见到这种情况了,这说明苹果的优势已经不明显了,或者说被国产手机追上来甚至反超了,所以消费者感知不强烈,也就没那么疯狂了。

超级快充、挖孔曲面屏、更强的影像系统、系统UI大幅改版更新等等,现在的iPhone,只能依靠iOS的生态刷点存在感,看看iPhone13,不仅加量还降价,这说明苹果已经同质化,只能找不到其他突破点了。甚至很多人还吐槽苹果黔驴技穷,已经没有创新了,态度截然不同。

二、价格优势也有,但并没有想象那么夸张

要承认苹果手机确实比绝大部分国产手机贵,但影响有限。因为苹果手机的价格比较高昂,主流机型都在5000元以上。而安卓机从一千多到一万多都有,跨度非常大。

并且这些年,国产旗舰机的价位是有轻微调整的,并没有因为苹果在就不敢突破5000、6000这样的价格大关,一样有正面竞争。说得再简单点,整个国产手机的高端旗舰机销量是呈增长趋势,这一点是铁一般的事实。这至少证明,很多人选择国产手机并不是因为价格,也有一部分人是因为产品。

简单举个例子大家就懂了,同样是5000块,在苹果阵营最多就是个iPhone12(iPhone13都要6K),而这个价格可以买到iQOO8Pro、小米11U这样的顶级旗舰,在产品的错位竞争中,国产手机处于领先地位。

iQOO8Pro不到5000元就能买到12+256G的中配版本,再加一点还能冲击512G的大内存版本,而苹果手机只能选择128G,256G都快6K了。

性能上iQOO8Pro用的是高通骁龙888plus跟独显的组合,这跟A14比起来虽然没有领先,但差距也非常小,日常使用几乎感知不到。但是iQOO8Pro有三星E5的2K高刷屏,支持120Hz的LTPO屏幕,显示效果遥遥领先,再加上120W有线快充、50W无线快充,体验真的很顶。即使拍照也不差,拥有IMX766V的微云台主摄,一样是安卓机旗舰水准,跟iPhone12比起来,真不见得谁吃亏呢。

iQOO8Pro只是国产手机中的一个缩影,要承认苹果有iOS这条护城河,但国产手机这几年的进步真的太大了,影像上几乎实现了反超,快充、信号、设计这些更是走出自己的风格,所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国产手机是理所应当的事情,用不着大惊小怪的。

这个问题我觉得是因为,现在的选择多了,iPhone 甚至从不再是唯一选择“跌”到了不再是***选择。

产品质量

放在三五年前,我也是一度不怎么喜欢国产手机的人,原因无它的,就是机器质量和使用体验都不怎么好。而从近年的手机发展来看,无论是硬件上的配置还是系统上的优化,国产手机做得是一种可以明显感觉到的越来越好。尽管我现在也不敢说什么“超越”,但旗舰级机型之间最起码的分庭抗礼国产手机是真的做到了。

Android 与iOS

虽然我身边依旧有很多习惯了iOS 而不选择Android 的例子,但现在来看,我觉得已经没有哪个系统比哪个系统好用这么一说,更多的是一个使用习惯的问题。

价格

并不是单单说iPhone 越来越贵,而是所有手机都越来越贵,但即便如此,iPhone 依然是领跑整个手机界(除去那些不知道有啥特别的特别版)。只要能接受系统不同的话,用上去都差不多,但价格却高了不少,这对于国内这个市场环境来说,这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所以,我觉得在这个始终热衷于看“性价比”的国内市场,机器性能和体验上并没有明确哪个好哪个差的情况下,越来越多人选择国产手机这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现象。可能有人会觉得近年来国产手机卖得好是因为广告做得好。但我始终坚信,即使你的广告做得再好,产品不好依然是不会有人买账的。

1国产手机这些年一直在发展。

从原来的功能机就有所建树,到了智能手机时代,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也不断扩大。

这个我国的经济发展及整理工业制造水平及供应链体系的绝对领先分不开。

2国产手机功能强大,价格合理。

性价比一词,对国产手机而言是非常贴切的。以前买摩托罗拉,诺基亚,三星,总是担心售后和系统差异化问题。

现在国产手机也不担心这个问题。

虽然苹果依旧无敌,但系统便捷性还是被国产系统超越。

因为国货越来越好,洋奴越来越少。

首先你这个结论不准确,在中低端市场买国产手机的人一直都很多好吧!因为国产性价比很高,2000块钱就能买到非常不错的国产手机了,当然国产手机在一些其他国家地区也非常受欢迎,但国产手机基本都在中低端市场,高端占比微不足道。

而中低端市场苹果根本是看不上的,也就是说只有国产手机可选,不是不愿意买苹果,而是这个价位段哪里能买到苹果的手机呢?除非是很老款的机型或者是二手机。

至于高端市场依旧是苹果的天下,刚刚发布的数据,苹果的利润独占了整个手机75%的利润。今年的iPhone 13系列降价,现在国内高端市场已经基本全部被苹果拿下了,所以今年的情况不是越来越多人开始买国产,反而是华为高端市场下滑之后,许多人又开始买苹果了。

所以这个问题不够严谨,确实是有越来越多人买国产手机,但并不放弃了苹果而买国产。买国产手机的人的很多,但丝毫没有影响到买苹果的人,要知道苹果都是高端机型,全球销量还排在第二,国产手机高端之路还是很难。

现在的国产手机从质量还是 科技 都不输于苹果,款且在某些方面还处于领先,同时价格也是一种选择,所以就我个人而言还是会选择国产

谁告诉你的?

我身边的人越来越多的使用iphone手机。

以前都是用的国产杂牌机,

现在都是用iphone了,

有钱的买贵点的,

没钱的买便宜点的,

就算买二手的也可以。

所以,你说那个什么放弃iphone开始用国产,

只要脑子没大病的,

估计都不会。

如果使用两年三年不会卡的话,那性价比直线上升,几乎可以秒杀苹果了,但是现在国产手机的价格已经和苹果的价格不相上下了,所以综合性价比确实有点低。

因为华为代表国产赢了

买国产手机的人越来越多主要是由于国产手机越来越好,国产手机市场占比越来越多,在20+年前那时国内的手机只有摩托罗拉、西门子、诺基亚、三星、松下等5种品牌,国产手几乎没有,后来慢慢国产手机出现了联想、酷派、金立、华为、小米、荣耀、海信、VIVO、一加等众多的品牌。

国产手机品牌的掘起(手机用户经过手机海报前面的情景)

国内手机发展情况

随着我国制造业水平的不断提高,手机产业链的不断发展,国产手机不论从质量和价格都有了很好的性价比,规模也在不断地扩大,特别是从功能机到智能机不断发展过程中,以华为为代表的手机产业在国内和国外市场都有很大的突破,国内手机价格也有了高、中、低各种档次,很好的满足了各层次消费群体的需求。

华为手机在前几年曾一度做了国内外的***市场份额,手机质量上已有了很大的质的飞跃发展,有了自己的核心技术,设计出自己的手机处理器麒麟芯片,能够与国外巨头一较高下。这样就威胁到西方强国的核心利益,才使得华为遭他们的打压,芯片代工制造被切断,国内又没有能够制造出这样高端芯的地方,所以手机市场份额不断下降,相关媒体曾报道过华为今年前三季度的手机销售收入下降了75%。今年的新品手机P50和VOVA9也只能出4G手机了。所以华为也过着艰难的日子,即便是这样也是在不断的做芯片设计(手机处理器),并在其他方面也不断的进行 科技 创新,就是艰难前行。

外国手机在国内的市场情况

2019年10月5日华为手机Mate30系列新品上市的场景

目前国外手机在国内的品牌主要是苹果、三星占的份额比较大点,其他像摩托罗拉、西门子、诺基亚、松下等几乎没有了。苹果全部走的高端路,市场销售单价比较高,在国内属于高收入群体的消费范围;三星在中国国内走的中高端路线,但近年不知是哪些原因,在中国国内销量不行了,但三星在其他国家销售还是很好的。据媒体消息报道目前世界手机销量十大排名分别是三星、华为、小米、OPPO、VIVO、魅族、LG、联想、中兴等等。这样看来三星还是不错的,世界销量上还是居于榜首的,但是苹果走高路线,他的利润是很高的,苹果占了全球手机总利润的75%。而手机出货数量只占手机总量的25%不到。其他众多品牌的利润只占手全球手机总利润的25%,所以很多手机厂商都是过着艰苦的日子,根本来说就是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核心技术掌握在别人的手里,靠着组装手机过赚点辛苦钱。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买国产手机,而不是苹果主要原因如下:

小米手机中的黑 科技 宣传资料

首先国内还有很收入处理中低的手机用户,他们由于经济原因必须要选价格更低的国产手机,没有钱还是啥不得花哪个钱去买价格更高的苹果手机。如苹果iphone 13起步价在6000元左右,更高价格的iphone 13 pro MAX的售价则达到了9000元;而国产价格从1000元到6000元不同价位,多种多样,选择非常丰富。对这一类消费群体来说,更多则是选择价格在1000元至3000元左右一居多,这样的手机对于他来也能满足他们日常用机的需要。

其次国产手机的中高端质量也是越来越好了,甚至可能与苹果这样的高端机媲美的。现在市场上的高端手机也越来越多,如华为、小米的旗舰机华为的P系列、Mate系列,小米11Ultra、小米11Pro等。他们能满足更多中高端消费群体的需求了,不但能满足他们手机的使用需求,也能满足他们面子需求。

再次由于爱国情怀等原因,有更多的原来的苹果手机用户和三星手机用户都开始摒弃原来的品牌,转向选择华为、小米等国产手机品牌了。

总之,随着国家 科技 术的发展,手机自主核心技术的不断突破,手机产业链越来越完善,国产手机品牌也会越来物美价廉。肯定会有更多的人会选择国产手机。 我这样的观点正确与否,有不同意见和看法请告诉我!

印度手机制造前景分析:距世界之巅是一步之遥,还是咫尺天涯?

记得是很早前看到的问题:印度会不会成为世界***手机生产基地?

提出这个问题的背景,是印度在2020年预计的智能手机用户数(5.85亿),相比2018年(2.95亿)几乎翻了一倍,达到近6亿用户数量,甚至有专门的调查机构预测,印度即将在2022年智能手机用户数超过中国。所以基于市场消费的考虑,有人发出了疑问:中国的手机生产产业链会不会发生大转移,从而让印度一跃成为智能手机生产的世界***基地?

我先说结论: 在常规逻辑下,印度替代中国成为世界手机生产***基地的可能性极大;但在制造业智能化升级、技术突破以及多元化经济新形势叠加出现的前提下,可能性将无限趋近于零。

也许通过三件事,我们会有一个比较明了的答案。

从过往的发展 历史 来看,手机生产商的建厂决策依据并不是一成不变,但几个重要的因素没怎么变化:劳动力成本、营商环境、基础运营成本(劳动力薪酬除外)、市场规模以及配套产业链成熟度。

我们需要弄明白一件事,现如今大部分智能手机都是手机品牌方给代工厂下单,由代工厂负责生产,而品牌方对于生产基地的选择和代工厂的着重点有很大的不同。

比较明显的就是,手机品牌方更多考虑市场规模、营商环境、进出口政策等,而代工厂需要考虑的就是各类成本问题。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手机生产***基地,其主要原因是达到了两个方面的核心利益诉求—— 既满足了手机品牌方对于市场规模的期待,也满足了代工厂一方对于成本的期待。

目前印度的基本情况是,它展示出了在市场规模方面的巨大潜力,也呈现出代工成本方面的优势。除了这种趋势之外,也有一些问题:

***,印度在智能手机消费方面存在巨大潜力有一个前提——印度人均经济水平可以在未来十年里极度靠近中国(达到80%以上,同时整个 社会 的基尼系数要低于中国);

第二,印度在智能手机代工领域形成优势竞争力也有一个前提——印度的实际劳动力成本(将效率核算进成本里)能够达到较低水平(比如说在中国工人的50%以下),而其他成本同样达到较低水平(中国80%以下)。

从目前来看,印度在这两点上都距离预期较远,尤其是前者。

看到高赞回答,我其实很认同他的观点,事实上印度在手机生产领域的现状,很像十几年前的中国:那时候的我们经济水平在抬升,拥有潜力巨大的消费市场,也拥有数量庞大的低廉劳动力,对于消费导向型的手机大厂和劳动密集型的手机代工企业来说,中国是个满地黄金的宝地。

那么既然中国证明了这一模式的有效,印度也就存在这样的可能性,不过跟十几年前发生的故事会有点出入。

***, 印度要长期面临一个背景:中国依然是智能手机全球***的单一消费市场 ,但中国在发展时期却没有这样的顾虑。这将从消费级影响手机大厂的某些决策,进而影响到代工厂的决策。不过如果印度消费水平能够迅速提升,智能手机从各个层次实现消费数量的极大飞跃,同时能够辐射到整个南亚、西亚甚至非洲地区,那么可以抵消中国市场在消费方面的影响。

第二,手机制造在印度的综合运营成本比中国低很多(至少30%)。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目前中国的智能手机品牌都很厉害,在消费端,中国企业具有全球布局的能力,换句话说,不管手机在哪里生产,贴上我的牌子我就可以卖向任何地方,那么手机在哪里生产不重要,重要的是谁代工的成本更低。这个成本包括单价,也包括时间成本、风险控制成本以及品牌认知带来的潜在成本。这是其一。其二是代工厂综合运营成本的核算,行政成本、基础运营成本、时间成本(没事停电停工都会造成成本上升)、用工成本(工人失误率高或工作效率低,都将造成用工成本上升),此外还有外贸、政府关系、 社会 环境等,这些都是印度面临的问题。

从常规逻辑来看,只要手机生产的核心诉求不发生改变,外部环境也不会发生巨大变化,那么智能手机产业链转移基本上是个不可逆过程,印度也会成为增长最快的新兴市场。

所以说可能性不小。

所谓的新形势包含三个方面: 技术新形势、经济新形势、政治新形势。

技术新形势指的是制造业升级,智能生产技术的巨大提升。 我们要知道一点,那就是如果手机组装不再需要大量廉价劳动力的时候,那么就意味着整个产业链对人才的需求层次发生了升级,对于工程师和科研工作者的考量将成为新的选址因素。同时优惠的进出口政策以及配套产业的发展力度会提升权重。

这也就意味着,代工厂在选址时可能会更倾向于成熟度较高的工业制造强国。

经济新形势指的是多元化经济的继续发展,如果欧盟、东盟、上合组织等一起推动经济和平发展,这是一个大趋势。 相比而言,当前的逆全球化是多元经济发展时期的一次反抗,但这注定成为一场闹剧,因为由奢入俭难。

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品尝到全球化所带来的经济发展成果,那么如果陷入极端对立,并因此发生不友好的事情,这是许多国家都不愿意看到的事情,而且 科技 已经打破了人类的沟通壁垒,全人类都拥有一个渠道认识彼此——我说的是互联网。

所以经济多元化只会越来越深入,那么造成的后果可能是一次新的百花齐放,在这一次发展中,非洲国家、南美国家、西亚国家、东欧国家以及东南亚享有同样的发展机遇,而中国可能成为新形势下的一股核心力量。

同时这意味着另一件事很可能发生——制造业产业链的分散。注意,不是迁徙,是分散,这意味着我们在制造业转移的目的地方面有着更大的主动权和把控力,我觉得印度并不是中国手机制造业转移的主要承接者。

政治新形势就不多说了,中国崛起会在事实上压迫印度的未来生存空间,当然我们永远不会承认这件事。而反过来说,印度的发展壮大也会压迫其他国家的未来生存空间,我们或许不是它的主要对手,但很长一段时间里,印度在战略意义上对中国的敌视都将存在,甚至比越南还要迫切。

那么我们会做什么呢?大家可以猜想一下。

其实深入分析之后就会发现,我们并不需要担心手机制造业转移,因为至少在五年里,这是一个发生几率趋近于零的事情。

而五年后,新形势的出现可能将彻底掐灭中国制造业产业链向印度迁移的可能性。换句话说,印度现在面临的是一个挑战,以及一个基本确定的最多只有十年的时间窗口,如果印度在时间窗口关闭前没能实现产业链迁移,那么在消费电子生产制造领域,印度可能将一无所获,并成为外国品牌的逐鹿之地。

而如果它实现了转移,我觉得未必是件好事——这又是另一个故事了。

我们中国在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唯一要做的可能就是提升教育科研,增强我们在 科技 领域的实力。

“ 科技 是***生产力”,诚哉斯言!

2021年成屏下摄像头手机元年 产业链或迎爆发机遇

邝伟钧 本报记者 陈佳岚 广州报道

自从全面屏手机出现以后,人们对于手机屏占比的追求越来越高。在追求屏占比的过程中,传统导航键逐渐消失,原来的指纹解锁逐渐变成屏下指纹解决方案,但前置摄像头如何安放还是一大困扰。为此,市面上先后出现了刘海屏、水滴屏、滑盖式全面屏、升降式全面屏、挖孔屏等方案,却带来诸如结构、重量等衍生问题,显然让摄像头能够“穿过”屏幕,或许才是最完美的解决方案。

在此背景之下,此前一直被热炒的屏下摄像头技术在2021年逐渐迎来爆发。《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中兴在7月底发布了旗下第二代屏下摄像头手机Axon 30系列,与上一代相比,***效果更好,屏幕的显示效果也显著提高。另外记者了解到,包括OPPO、小米、三星在内的头部手机厂商均已宣布将量产搭载屏下摄像头技术的手机,机型包括小米MIX 4、三星Galaxy Z Fold3等。此外还有消息称,荣耀也会在今年下半年推出搭载屏下摄像头的机型。

华创证券研报指出,全面屏是手机显示的大趋势,而屏下摄像头技术则被誉为全面屏手机的终极解决方案。

“为了干掉全面屏上的前置摄像头,厂商需要投入更多成本。在如今竞争激烈的手机市场,或许100%全面屏的视觉感知并不是很强,但这是现阶段手机形态和功能进化的***努力点,同时也能够有效盘活相关技术产业链。”一名手机硬件工程师对本报记者说。

屏下摄像头量产难在哪儿?

中兴通讯高级副总裁、终端事业部总裁倪飞近日接受采访时表示,更多品牌的加入将会进一步推动屏下摄像头技术成熟,预计2022年会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也将会有更多不同价位段的产品出现。

与刘海屏、水滴屏、挖孔屏、滑盖屏设计相比,屏下摄像头技术的攻克可以给人们带来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屏手机。除中兴外,此前OPPO、小米、vivo等均在官方社交媒体等渠道展示了各自屏下摄像头解决方案,不过均未量产上市。

小米中国区总裁、红米Redmi品牌总经理卢伟冰在谈到屏下摄像头现状的时候曾经表示:“大家都非常关心屏下摄像头技术在手机上的应用,在不牺牲空间的情况下达到真正全面屏的效果,但技术实现还有很多困难。”

“目前屏幕PPI(Pixels Per Inch,即每英寸对角线上所拥有的像素数目)大约在400左右,而PPI在这个水平,相机中光的透过率是很低的,这样就严重影响了拍照效果。如果把PPI降低,提高透过率,就会出现显示区域的PPI和整个屏幕的PPI差距很大,从而出现显示区域有色块等现象。”卢伟冰补充。

简单来说,要实现屏幕下摄像头的成像,关键就是要让传感器感知接受光,可是因为普通的显示面板是不透光的,那就要对显示面板进行处理。现阶段主流的技术做法便是通过调整显示像素的排列布局,让一部分光照进去,传导至屏幕下的摄像头传感器实现成像。

倪飞总结认为,屏下摄像技术有两大难点:***是显示和透明要平衡;第二是怎么把前摄的拍照效果提升。

“屏下区域在不拍照时要保持正常显示,拍照的时候这个区域要做透光,实际上屏幕分辨率和素质越好,透光性能便越会下降,这是一个矛盾。”中兴通讯副总裁、终端事业部Axon产品总经理张雷表示。

张雷接受采访时还表示:“中兴Axon 30选用了更大像素的前置摄像头,还有比上一代更透明的材质,目的是为了增大进光量。”不过,从另外一方面来说,进光量充足也会容易在经过屏幕的时候发生折射,导致拍摄出现雾化不清晰的情况,这些便需要厂商利用拍照算法去抵消影响。

屏下摄像头技术可以通过迭代逐步完善,各大手机厂商均已经能够成功实现并有相应的技术储备。不过倪飞指出,做屏下摄像头手机***的问题是量产经验不足。

张雷表示:“去年中兴做Axon 20的时候是跟供应商合作的,量产过程中存在大量问题,良率从一开始只有5%,现在到90%以上。提升良率涉及到大量的联调、软件适配以及一些校准的方法。”

中兴通讯消费者业务高级战略总监吕钱浩认为:“技术上要平衡屏幕显示效果和前置摄像头拍照体验,而量产上则需要平衡量产可行性和全程成本可控。尤其进入2021年后,用户对于视觉体验要求更高,不仅是分辨率,更有超高刷新率、超广色域、高精准的色温等,这些高指标都会对屏下摄像头的进光形成严重挑战。”

“中兴在2020年9月全球首发全面屏手机Axon 20,在2021年7月首发第二代商用全面屏手机Axon 30,实际上为全面屏产业链做了两件前瞻性的贡献,从0到1的全面屏关键技术突破和规模商用,以及从1到N的全面屏标准定义和体验飞跃。”吕钱浩告诉记者。

2021 年或成屏下摄像头手机元年

不可否认,各家手机厂商对于屏下摄像头的技术研发、验证和储备实际早在三年前已经开始。

2019年6月,OPPO微博曝光旗下正在测试的屏下摄像头手机;几乎与此同时,小米林斌也在微博发了一段小米屏下摄像头手机的视频;随后vivo在最新的概念机APEX 2020上使用了屏下摄像头技术,从而实现了无孔一体化的手机设计。

虽然OPPO、vivo、小米率先展示,但做到量产首发的是2020年9月面市的中兴Axon 20。

作为***代的量产产品,中兴Axon 20的实际体验并不完美,原因在于为让摄像头能够透过屏幕拍摄,Axon 20摄像头前面的屏幕在使用透明材料的前提下,通过降低像素密度,减少显示颗粒的方法,利用像素空隙同光拍摄。这就造成屏幕显示上,在屏下摄像头位置的显示部分有马赛克条纹,这在业内被称为明显的“透光纱窗效应”。此外播放动态内容的时候,摄像头区域的显示刷新与其他部分不一致。在拍照时,面对强光环境,该产品也会容易出现高光弥散效应。

不过,最新推出的中兴第二代屏下摄像头手机Axon 30,相比上一代在像素、芯片、电路、材料和算法这五方面都有全面升级。Axon 30不但未减少摄像头部分的像素,反而增加像素密度,令画面细腻度提升,同时为了保证屏幕的透光性,其采用了更加透光的材料,而且把像素点从方形改为圆形,以此获得更多透光的空隙。

据了解,中兴的屏下摄像头技术的合作厂商为维信诺,而维信诺在去年便对外推出InV see 屏下摄像解决方案,这也是全球首个达到量产应用级别的屏下摄像解决方案。据悉,维信诺的这套方案采用了新透明OLED器件,加入了新型驱动电路和像素结构,通过导入高透明新材料,从而达到了显示效果和屏幕透明度的***平衡。

吕钱浩告诉记者:“业界认同基于屏下摄像技术等的无孔真全面屏形态是智能终端下个十年的主要形态,但大家对于真全面屏的定义、演进迭代代际划分等还存在诸多不同。不过随着OPPO、小米等品牌入局,这条路上我们也不再孤独。”

8月4日,OPPO也公布了其下一代屏下摄像头原型机的信息。其开孔变为圆形,无论熄屏还是亮屏,在全亮度、正常观看使用距离上,基本都做到了完美隐藏。屏下区域拥有超过15%的透光率,除了夜景***场景外,其他光线充足的场景,摄像头成像质量已经能够保证。

据了解,目前屏下摄像头技术,OPPO是与BOE进行联合研发,小米则是与TCL华星合作。

通过目前OPPO、小米等透露的信息来看,技术路线是相似的,手段方法依然是在材料、像素排布、像素驱动、影像算法等方面,而从各家公布的屏幕显示效果、像素点排列信息与拍照成像效果来看,基本已经达到了屏幕显示与前置摄像头拍照效果的平衡。

吕钱浩认为:“2020年是屏下摄像的预备年,首款商用屏下摄像手机发布上市,那么2021年就是屏下摄像手机的元年。”

中国主流终端品牌或者市场头部品牌如中兴、小米都已经或者即将推出基于下一代屏下摄像技术的量产机型Axon 30和Mix4系列,而OPPO则预热了其屏下摄像工程样机,接下来三星8月10日即将发布屏下摄像手机。

“预计2022年,基本所有安卓手机品牌都会推出屏下摄像手机,数量可能会高达10多款,价格也会覆盖更广阔范围。市场和行业也会逐渐变化,一方面继续提升屏下摄像体验,一方面降低成本和售价,让用户能更轻松地体验屏下摄像手机。”吕钱浩预估。

市场和产业迎爆发机遇

IDC发布报告显示,2021年第二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7810万台,同比下降11.0%。2021年上半年国内整体市场出货量1.64亿台,同比增幅6.5%。vivo、OPPO、小米、苹果、荣耀占据二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前五。从市场格局来看,排名前四位的厂商同比去年均有明显的增长,但仍旧无法弥补整体大盘的大幅下滑。

在手机增量放缓的形势下,各大手机厂商均通过更丰富的产品和优化价格来获得消费者青睐,抢占市场。从目前的产品功能形态的变化来看,折叠屏手机受限于目前成本、良率等问题,具体大规模量产上市尚需时日,而随着屏下摄像头技术的逐步成熟,在良率提升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手机品牌入局将会进一步降低其量产成本,最终会令屏下摄像头成为屏下指纹后又一爆款配备,逐渐成为主流智能手机的“标配”。

有分析机构预测,2025年屏下摄像手机会占据智能手机45%以上出货量,成为最主流的手机形态。

从2014年OPPO Find 7***次搭载闪充技术,到手机快充的遍地开花,大概用了2年多的时间;从2018年1月***款支持屏下指纹的vivo X20 UD版发布,到屏下指纹全面爆发,也不过1年左右的时间。

屏下指纹与屏下摄像头均是光学原理,可是相比较下,屏下摄像头需要收集的是彩色信息,而屏下指纹只需要黑白纹理,在对屏幕的透光度要求上,后者要比前者高太多。

纵然需要克服的技术困难有很多,可是万事开头难,屏下指纹刚开始之际也是体验不佳,而屏下摄像头随着相关产品量产推出市场,经过快速迭代必然会在1 2年内大规模普及。

此外在手机这个存量巨大的市场里面,产品更新速度会特别快,如果把握了一个未来产业发展趋势的关键技术,其必然会令该家手机品牌的市场竞争力大大提升,也会带动起相关产业链公司的崛起。

以屏下指纹为例,汇顶 科技 依靠庞大的手机市场,2019年赚了22亿元,净利润增长2倍多,其也成为该技术的市场领先供应商。

在屏下摄像头技术的大潮中,吕钱浩指出:“屏下摄像技术实际上就是融合材料、芯片、光学、影像、AI等为一体的融合信息处理学,因此在高透光率显示材料、独立显示驱动芯片、超大底CMOS传感器、超小型传感器模组封装、计算影像、AI光学等领域有相关储备的公司都会从中受益。”

“屏下摄像头不仅仅应用在手机,基于该技术的平板电脑、笔记本、智能电视、可穿戴产品等都会陆续出现。此外已经有车厂在规划基于屏下摄像技术的智能 汽车 。目前智能 汽车 需要大量的光学传感器,而同时这会破坏车身的美感,增加空气阻力和维护难度。如果大量传感器基于屏下摄像技术,那么未来 汽车 的美学、工艺、风阻、维护等都会有质的飞跃。”吕钱浩补充。

相比较屏下指纹,屏下摄像头所应用的产品是丰富多样的。在手机、 汽车 、医疗、家居等领域有广阔发展空间,包括在无人飞机、智能城市、医疗监测、智能家庭装修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也将会重新定义这些领域的产品形态。

为什么德国不产手机?

先来回忆一下大家耳熟能详的手机品牌,诺基亚是芬兰的(最后被美国的微软收购了),摩托罗拉是美国的(最后被中国的联想收购了),苹果手机是美国的,三星手机是韩国的,华为手机是中国的......作为当下和过去十几年主流的全球手机品牌,销量能超过几亿部的手机品牌却没发现有德国的手机品牌。

那么问题来了,作为工业制造强国的德国为什么没有诞生知名的手机品牌呢?

1先说德国的工业制造强是强在汽车、精密仪器、手表等领域,制造手机一直都不是德国的强项。

2在手机领域,德国之前也有西门子品牌,在功能机时代,西门子手机还是有一席之地的,但可惜的是没能持续盈利和壮大,后来卖给了中国台湾的明基公司,随着明基公司放弃手机业务,西门子手机也就随之消失了。不过西门子也就在功能机时代短暂出现过,智能手机时代则完全无声音。

3能生产飞机大炮汽车,为啥还不能生产手机呢?实际上不是不能,而是不是***投入产出比。把劳动力投入到汽车等行业,对德国而言,才是***。

4生产手机实际上是产业链整合。目前来看,中国在生产手机方面整合能力最强,一方面在于富士康负责了苹果手机的代工,苹果手机大多数都是在中国生产的;另一方面华为手机、OPPO、vivo和小米手机等国产手机的崛起也说明中国的手机产业链整合得不错。

5手机不仅仅需要工业制造,还需要软件和系统,而系统目前基本被美国垄断了,不管是iOS系统还是安卓系统,都是美国的;而系统优化则中国做得***,国产手机不管是华为、OPPO、vivo还是小米手机等系统都是深度优化过的,德国其实并不具备这样的产业能力。以及软件,也就是APP,需要大量的应用开发者和对应的企业,实际上也是要很多配套的,而这些,德国都不具备。

6德国劳动力成本高。如果用来生产手机,其实是不划算的,富士康分微薄的苹果营收比例也能存货得比较较好,关键还是因为中国有人口红利,劳动力成本相比德国便宜狠多。

国泰君安:华为5G手机火爆开售 产业链最超预期的环节在哪里?

昨日(8月16日),华为首款5G手机Mate20 X(5G) 在国内正式开售。据媒体报道,网上预约量已经超过100万,远高于之前的市场主流预期。

根据国泰君安电子研究团队测算,明年起5G手机将迎来大规模换机潮,出货量或超过2亿。

由于智能手机本身渗透率已经很高,所以此轮换机热潮中业绩弹性***的,未必是手机厂商本身,而会是产业链上的核心元器件提供商。

从基带芯片到天线、从摄像头到触摸屏。。。大潮之下,5G手机产业链究竟和4G时代有何差异?就此话题,我们邀请到国泰君安研究所电子行业首席分析师王聪和他的同事张阳做客《首席相对论》,和我们分享5G换机大潮带来的终端革命。

01

和4G手机相比

5G手机在构造上有何不同?

从现在这个时间点来看,跟4G手机相比,5G手机最确定的变化在于两者射频端的不同。

*关于5G手机和4G手机核心区别的解读

请点击《5G手机的核心秘密是什么? 》查看我们的往期报告内容

射频端的变化主要有三个。

***个是基带芯片, 用来做编解码。目前市面上来看,高通、华为、三星在这块都推进的非常快。

尤其是华为,在5G基带芯片这一块相对比较领先。比如最近发布的华为MATE20X,用的就是自己的NSASA双模5G芯片,而像高通现在的5G芯片,还是X50的单模芯片。

第二个是射频前端芯片。 射频前端芯片的市场规模,目前在150亿美金左右,可以预计,在未来3年左右的时间里面,整个射频前端的芯片会有一个快速的增长,到2035年,整个行业规模应该能达到350亿美金。

除了前端芯片,射频前端其实还包括了像滤波器、功放、开关、LNA这些组件,在这些细分领域,我们也看到国内的厂商正在逐渐突破,出现一些国产替代化的趋势。

第三部分是天线。 天线设计主要分为sub6G和毫米波两个频段。我们目前看到LCP、MPI这两种性能更好的材料,会被逐渐引入并成为sub6G这一频段天线的主流材料。

在毫米波方面,高通、三星选择通过半导体的AiP工艺,将天线寄存在芯片里,这样就可以把射频前端的芯片、电源管理的芯片封装在一起,成为一个集成模组,进一步减少空间。

02

射频端供应链中

哪些厂商正在实现进口替代?

基带芯片主要是华为、三星、高通、MTK、展讯这几家,目前 华为 在这一块已经做的非常好。

射频前端芯片,还是Skyworks、Avago、Qorvo这三家比较领先,加上日本的村田,目前这四家占据了全球90%以上的市场份额。

但是现在因为像贸易战这样的事情,特别是华为被美国列入黑名单以后,国内的射频前端厂商也有机会切入到一些低端手机的芯片供应产业链中,我们可以看到 卓胜微、汉天下 这样一些国内的厂商开始起量,而且在一些低端或者技术门槛相对比较低的领域,逐渐实现了一些进口替代。

天线这块我们国内厂商参与的相对较多。在 sub6G 赫兹这个频段,LCP或者MPI的天线可能会成为一个主流方案,我们判断LCP未来会迎来一个不错的增速。

LCP供应链是个什么情况呢?我们可以从苹果的供应链去看。苹果已经开始用LCP天线了,虽然它不是5G手机,但是已经开始用了。

LCP主要分四个环节材料、覆铜板、软板和下游的组装。苹果的材料、覆铜板和软板用的都是村田,下游组装是 立讯 和安费诺两家,这一条LCP供应链应该是目前全球最成熟的一条供应链。

除了这一条供应链之外,全球第二有优势的供应链也非常值得关注。这里面我们看到了很多中国厂商的名字。

材料端,目前还是以日本厂商为主,除了村田、还有松下、东丽都在提供。

软板端,我们国内的软板厂商,包括 东山、鹏鼎 ,在这方面进展非常好。

组装这块,国内传统的天线厂商, 信维和电连技术 现在也在投入去做。

LCP之外,毫米波频段的天线设计这块国内厂商相对参与的比较少。

因为相对来说AiP是一个芯片级的天线,更多的还是高通、三星一些芯片厂商在参与。国内的厂商较多的出现在封装环节,像 环旭、长电 在这一部分都有很多的积累,包括 立讯 ,现在也开始切入这一块。

03

模组化芯片趋势

会给低端供应商带来哪些冲击?

模块化确实是一个比较大的趋势。

如果我们打开华为上半年发布的 MATE 20X(非5G版),我们会发现,其实里面只用了两块芯片,一块中低频的是Skyworks的,一块中高频的是Qorvo的。

对一些高端的手机而言,他们更喜欢用一些集中化的模块,去减少芯片的占用空间,另一方面,也因为高端手机的价格相对较高,用得起这样的方案。

但是一些中低端的手机,目前使用分离器件还是比较多的。比如华为和三星的中低端手机,用的就是单独的滤波器、单独的射频开关,对于中低端手机而言,这是更具性价比的一种方案,我们判断未来还会长期存在。

也有一些厂商会从一个单独的器件去升级做一些模块组件。比如我是做视频开关的,但是也去整合滤波器、PA这些,把一些低程度的模块升级到高程度的模块。

整体上而言,中低端手机对分离器件的需求,是会长期存在的。

04

sub6G频段和毫米波频段

有什么区别?

目前我们看到国内的5G建设还是以sub6G为主,未来各家手机厂商去推5G手机的节奏,大概率也会遵循从sub6G到毫米波的这个路径。

后推毫米波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目前大部分的网络不支持,另一个原因是毫米波手机,不管是从射频端还是整体手机的设计,难度要比sub6G大很多。

目前在毫米波领域研发实力最强的,无疑还是苹果。我们觉得明年,苹果手机是有可能直接推毫米波手机的,特别是美国、日本这种可以直接使用毫米波的地区。其他品牌,可能还是需要从sub6G慢慢过渡到毫米波。

05

除射频端之外

5G手机终端还包括哪些变革?

除了在射频端的一些变化,5G手机另外一个比较确定的应用创新是光学组件。

因为实事求是地讲,射频端的变化,只是承载了一个网络上的对接需求,它是这个手机正常使用的基础,并不真正是应用端的变化。

5G投资机会的三个点,先基站建设、再手机射频端,最后手机应用。以视频为基础的手机应用,未来持续发展的趋势还是非常确定的。

***个是拍照。大家看到的摄像头,从一个变两个,从两个变三个,这个过程肯定还会继续进行。

另一个是AI应用。我个人判断,后年开始,后置的TOF应该会迎来一个爆发式的增长。 目前从产业链反馈的情况来看,苹果、华为,明年都会上后置TOF的产品。

从TOF的供应链来看,发射端的VCSEL、Diffuser和lens,接收端的红外CIS、窄带滤光片以及lens,这六个组件,会有一些相关的投资标的,也可以进行一个关注。

06

5G手机换机潮

会成为消费电子行业的重要拐点

我们最近也走访了一些主要的基带芯片公司,会发现其实5G手机的推进速度比现在一些主流的咨询机构预测的要乐观的多。

一些咨询机构预测5G手机今年的出货量大概在1000万出头,明年估计有一个亿以上,但是从我们来看,是远远不止的。根据我们的统计,现在6家主要基带芯片公司的流片量,今年应该在4000万以上,明年应该能超过3亿片,从手机出货量来看,今年应该能超过2000万,明年保守估计也有2亿以上。

2亿以上的出货量是什么概念呢? 基本上意味着,明年你能在市场上买到的旗舰机都会是5G手机。

并且我们预计可能不仅仅是旗舰机,会有个别激进的厂商会把中高端机型也换成5G,手机应该会从今年的四季度开始,进入到一个全面爆发的时期,我们预测,这一波换机潮应该会持续2-3年的时间。

另外一些咨询机构认为,在智能手机高渗透的情况下,5G手机很难再迎来一次井喷式的发展。我们对此持保留态度,主要有三个原因:

1、自2017年四季度苹果发布iPhone X以后,其实整个手机行业已经走了一段时间的下坡路,目前即将进入一个重新提振的拐点。

2、从量上来看,手机使用人群基数已经很大。哪怕只有个位数的增长,也是非常庞大的群体。

3、从价上来看,5G手机的单机价值量比4G手机会有一个比较大的提升,价格也会出现一个明显的增幅。而从消费升级上来说,购买高端手机的人,会越来越多。

所以,量价齐升,叠加几家头部公司的集中度提高,这个增速将会非常可观,5G的换机潮对行业的拉动作用不容小觑的。

(文章来源:国泰君安)

郑重声明: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

手机产业链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手机产业链英雄榜、手机产业链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原文链接:http://www.dtcchina.com/news/show-7972.html,转载和复制请保留此链接。
以上就是关于手机产业链 、手机产业链英雄榜全部的内容,关注我们,带您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标签: 手机 华为 摄像头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资讯
网站首页  |  VIP套餐介绍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手机版  |  SITEMAPS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