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让人  产品  面板  哪有  牛奶  也就  显示器  站在  关系  爸爸 

海德格尔 、海德格尔代表作

   日期:2023-04-09     浏览:30    评论:0    
核心提示:马丁·海德格尔详细资料大全 马丁·海德格尔(德语:Martin Heidegger,公元1889年9月26日—公元1976年5月26日),德国哲学家。20世纪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出生于

马丁·海德格尔详细资料大全

马丁·海德格尔(德语:Martin Heidegger,公元1889年9月26日—公元1976年5月26日),德国哲学家。20世纪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出生于德国西南巴登邦(Baden)弗赖堡附近的梅斯基尔希(Messkirch)的天主教家庭,逝于德国梅斯基尔希。

基本介绍

中文名 :马丁·海德格尔 外文名 :Martin Heidegger 国籍 :德国 民族 :德意志人 出生地 :弗莱堡 出生日期 :公元1889年9月26日 逝世日期 :公元1976年5月26日 职业 :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学者 毕业院校 :弗莱堡大学 信仰 :基督教 主要成就 :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之一 代表作品 :《存在与时间》,《林中路》,《路标》,《荷尔德林诗的阐释》 性别 :男 学历 :博士 人物生平,生平年表,人物轶事,贡献影响,哲学思想,存在与时间,对中国影响,人物著作,名言,相关电影, 人物生平 父亲弗里德里希·海德格尔在当地镇上的天主教教堂任司事,母亲也是天主教徒。在天主教教会的资助下1903-1906年到梅斯基尔希以南50公里外的康斯坦兹读中学,为将来的牧师职业作准备,1906-1909年在弗莱堡的文科学校上学。在这六年里他学习了希腊文,此后,除战争年代外,他每日必读希腊原著。他还学习了拉丁文。 马丁·海德格尔 1907年,海德格尔暑期回家度假时,从康斯坦兹三一教堂的神父那里借到F.布伦塔诺的著作 —《论亚里士多德以来存在者的多重含义》,对存在意义的问题产生兴趣,成为他毕生哲学事业的起点。 1909年进入弗莱堡大学,前两年主攻神学,辅以哲学,1911年他决定放弃牧师的前程而专攻哲学, 跟随胡塞尔潜心研究现象学。1913年夏在施耐德(Arthur Schneider)的指导下完成了博士论文《心理主义的判断学说》。在弗莱堡期间曾为当时德国著名哲学家 E.胡塞尔的学生,还曾参加新康德派哲学家里科(Heinrich Rickert)指导的研究班,从而深受价值哲学的影响。获得博士学位后不久,***次世界大战爆发。1914年8月他应征入伍,但两个月后即因健康欠佳退伍。1915-1917年在弗莱堡从事军邮工作,1915年夏他以题为《邓·司各脱关于范畴的学说和意义的理论》的论文获讲师资格。 1916年4月,胡塞尔受聘到弗莱堡大学继承里科的讲座。于是海德格尔得以亲聆胡塞尔的指教。那时他白天在邮局工作,晚上则在大学里听课或讲课。1917年海德格尔与艾弗里德(Elfride Petri)结婚。婚后再次应征入伍,在西线战场服役。1918年从战场回来以后,海德格尔正式成为胡塞尔的助教。1922年在胡塞尔的帮助下,受聘于马尔堡大学任哲学教授。 在马堡时期,海德格尔开始撰写他的主要著作《存在与时间》,1927年2月,《存在与时间》正式印行,一是在《现象学年鉴》第八卷上,二是作为单行本。这本书奠定了他一生哲学活动的基础,被视为现代存在主义哲学的重要著作,他因此而声誉鹊起。半年后,柏林颁发了正教授职称。 1928年胡塞尔退休,他被胡塞尔推荐为弗莱堡大学哲学教席的继承人。后来创立了自己的哲学——存在主义。1929年海德格尔辞去马堡的席位,回到弗莱堡大学继承胡塞尔的哲学讲座。30年代以后,他与胡塞尔之间的关系日趋冷淡并最终破裂。1933年初,在德国出现了纳粹的法西斯专政。此后5年间,德国大学教师被解雇受迫害的有2800人,但海德格尔却在该年秋天带领960个教授公开宣誓支持希特勒的国家社会主义政权,并一度担任弗赖堡大学校长。1945年盟军占领德国以后,他因这段历史受到审查并被***止授课。1951年恢复授课,1959年退休,以后极少参加社会活动,避居在家乡黑森林的山间小屋,只和很少一些最亲近的朋友一起讨论哲学问题。 生平年表 1889年9月26日 生于德国巴登邦梅斯基尔希。父弗里德里希·海德格尔;母约翰娜,娘家姓肯普夫。父母笃信 天主教。 1903年-1906年 在康斯坦茨人文中学读书。 1906年-1909年 在弗莱堡人文中学读书。 读到奥地利哲学家布伦塔诺的博士论文《论亚里士多德哲学中的“存在”的多种含义》,发生对问题的存在产生兴趣。 1909年-1911年 在弗莱堡大学学习神学。 1911年-1913年 在弗莱堡大学学习哲学、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 1913年 在施奈德、李凯尔特指导下获哲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题为《心理主义的判断学说》。 1916年 获弗莱堡大学讲师资格,讲师资格论文题为《邓·司各特的范畴和意义学说》。 《历史科学中的时间概念》在《哲学和哲学批判杂志》第161期上发表。 胡塞尔任弗莱堡大学哲学教授。海德格尔与胡塞尔首次见面。 海德格尔夫妇 1917年 与艾弗里特·佩特里结婚。 1919年 《评雅斯贝斯的世界观心理学》发表 长子约尔克出生。 结识雅斯贝尔斯。 担任胡塞尔讨论班助教。 1920年 次子海尔曼出生。 1922年 担任马堡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在马堡工作至1928年。建成托特瑙堡小屋。 《那托普手稿》发表 1923年 应马克斯·舍勒之邀在科隆康德协会上作题为《此在与真在》的演讲。 《存在论:实际性的解释学》发表 1924年 马堡神学家协会上的演讲《时间概念》 1926年 十二月四日在马堡哲学小型聚会上作题为《现象学研究的概念和发展》的演讲。 1927年 《存在与时间》在胡塞尔主编的《哲学和现象学研究年鉴》第八期上首次发表。 1928年 胡塞尔退休,海德格尔接任弗莱堡大学哲学讲座教授。 在里加的赫尔德尔研究所作题为《康德和形上学问题》的多次演讲。 《现象学的基本问题》发表 1929年 一月二十四日在美茵法兰克福作题为《哲学人类学和此在的形上学》的演讲。 三月在达沃斯高校讲座上作题为《康德和形上学问题》的多次演讲。 四月九日作《胡塞尔七十寿辰讲话》。 七月二十四日在弗莱堡大学礼堂作教授就职讲座,题为《形上学是什么?》。 十二月在卡尔斯鲁厄作题为《今日的哲学问题状况》的演讲。 《康德和形上学问题》出版。 1930年 三月在阿姆斯特丹科学协会作《今日的哲学问题状况》和《黑格尔与形上学问题》的演讲。 在各地多次以《真理的本质》为题作演讲。 1933年 当选为弗莱堡大学校长。 三月在校长就职典礼上发表题为《德国大学的自我宣言》的讲话。 1934年 辞去弗莱堡大学校长职务。 1935年 十一月十三日在弗莱堡艺术科学协会作题为《艺术作品的本源》的演讲。次年一月在苏黎世重作。 1936年 四月二日在罗马作题为《荷尔德林和诗的本质》的演讲。 十一月至十二月在美茵法兰克福自由德国主教教堂议事会上作题为《艺术作品的本源》的多次演讲。 1938年 六月在弗莱堡艺术科学、自然研究和医学学会上以《形上学对现代世界图象的奠基》为题作演讲。 1939年 多次作题为《荷尔德林的赞美诗“如当节日的时候……”》的演讲。 1940年 作演讲《柏拉图的真理学说》。该演讲报告首次发表于1942年的《精神遗产年鉴》上。 1943年 作《追忆》,载于克卢克霍恩编缉的《荷尔德林逝世一百周年纪念文集》上。 六月六日在弗莱堡大学荷尔德林逝世一百周年纪念会上作题为《还乡──致亲人》的讲话。 在小圈子里作题为《尼采的话“上帝死了”》的演讲。 《真理的本质》出版。 1944年 秋季被征召入民团。 《荷尔德林诗的阐释》出版。 1945年 被占领军当局***止授课,直至1951年。 1946年 为纪念里尔克逝世二十周年在小圈子里讲《诗人何为?》。 与中国学者萧师毅一起译读《道德经》。 1947年 作《田间小路》、《从思的经验而来》。 《柏拉图的真理学说。附关于人道主义的书信》出版。 1949年 十二月在不莱梅俱乐部作四次演讲,题为《观入在者》(《物》、《座架》、《危险》和《 转向》)。 1950年 六月六日在巴伐利亚艺术协会作演讲《物》。 十月七日为纪念马克斯·科默雷尔在比勒欧作题为《语言》的演讲。 《林中路》出版。 1951年 八月五日在达姆斯塔特的“人与空间”专题会议上作题为《筑·居·思》的演讲。 十月六日在比勒欧作题为《……人诗意地栖居……》的演讲。 1953年 五月八日在不莱梅俱乐部作题为《谁是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的演讲。 五月作题为《科学与沉思》的演讲。 十一月十八日在巴伐利亚艺术协会作题为《技术的追问》的演讲,此演讲为“技术时代的艺术” 系列之一。 《形上学导论》出版。 1954年 在苏黎世、康斯坦茨和弗莱堡作题为《沉思》的演讲。 《演讲与论文集》出版。 《什么召唤思?》出版。 1955年 十月三十日在梅斯基尔希纪念作曲家孔拉丁·科劳泽诞生一百七十五周年纪念会上作题为《泰 然任之》的讲话。 八月在法国诺曼第作题为《什么是哲学?》的演讲。 1956年 五月在不莱梅俱乐部,十月在维也纳大学,作题为《根据律》的报告。 为1956年海贝尔日作《就“小宝盒”与海贝尔对话》。 1960年 在弗莱堡为建筑师们作题为《保罗·克莱》的演讲。 《走向存在问题》出版。 1957年 二月在托特瑙堡作题为《形上学的存在-神-逻辑学机制》的演讲。 夏季学期在弗莱堡大学一般研究班上作题为《思想原则》的五次演讲。 十二月和次年二月在弗莱堡大学一般研究班上作题为《语言的本质》的三次演讲。 《同一与差异》出版。 1958年 三月在法国埃克斯,七月在德国海德堡作题为《黑格尔与希腊》的演讲。 五月在维也纳城堡剧院黎明庆祝节上作题为《诗与思-关于斯退芬·格奥尔格的“词语”一诗 》的演讲。 1959年 一月在巴伐利亚美术学会上作题为《走向语言之途》的演讲。 在海德堡科学院作《就职演说》。 在慕尼黑荷尔德林学会会议上作题为《荷尔德林的大地和天空》的演讲。 九月二十七日被授予梅斯基尔希市荣誉市民称号,海氏作《向故乡梅斯基尔希致谢》的讲话 在巴登-巴登作题为《现时代的艺术的使命》的演讲。 《泰然任之》出版。 《走向语言之途》出版。 1960年 七月作题为《语言和家乡》的演讲。 1961年 《尼采》两卷本出版。 1962年 四月首次去希腊旅行。 《物的追问──康德先验原理的学说》出版。 《技术和转向》出版。 1964年 五月在梅斯基尔希以《关于圣·克拉拉的亚伯拉罕》致词。 1967年 四月在雅典科学和艺术学院作题为《艺术的起源和思的使命》的演讲。 《路标》出版。 1968年 在阿姆里斯维作题为《荷尔德林-诗歌》的演讲(勒内·夏尔法文翻译) 八月三十日至九月八日在多尔(普罗旺斯)举办题为《黑格尔:费希特体系与谢林体系的差 异》的讨论班。 1969年 九月二日至十一日在多尔(普罗旺斯)举办题为《康德:论上帝存在的唯一可能的论据》的讨论班。 《面向思的事情》出版。 1970年 《赫拉克利特》(1966-1967 年冬季学期讨论班》出版。 《现象学和神学》出版。 1971年 《谢林关于人的自由的本质的论文(1809年)》出版。 1972年 《早期著作集》出版。 1975年 《现象学的基本问题》(1927年夏季学期讲稿》出版。 1976年 《逻辑学-真理问题。1925/1926 年冬季学期讲稿》出版。 墓 五月二十六日逝世,二十八日安葬于家乡梅斯基尔希。终年87岁。 注:依据瓦尔特·比梅尔所著《海德格尔》一书中的“海德格尔生平年表”(见该书第152-155页)编译,有增删。──编者孙周兴 人物轶事 在被选为弗莱堡大学校长之前,海德格尔在1933年5月1日加入纳粹党。1934年4月他辞去校长一职。虽然直至战争结束,他仍然保留纳粹党党员身分。在担任校长的期间,弗莱堡大学***止海德格尔以前的犹太裔教师胡塞尔进入大学图书馆,引发了纳粹种族清洗法例。 在1941年重印时候,海德格尔删除了在《存在与时间》上给胡塞尔的献词,并声称他这样做是受到出版商马斯·尼米尔(Max Niemeyer)的压力。 1935年出版《形上学入门》时,他拒绝删除‘这场运动的内在真相及伟大’这样的字眼:“……这些都是所谓的哲学。而今天所呈现在我们面前的,那被称为‘国家社会主义哲学’,但又与这场运动的内在真相及伟大——即地球技术与现代人类的交锋——毫不沾边的东西,却渔猎于(由诸如)‘价值’或‘统一’(等概念所构成的)混沌的泥沼中。” 很多读者,包括其过去的学生哈贝马斯,把它理解为海德格尔对国家社会主义许下承诺的证据。 贡献影响 哲学思想 海德格尔是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他在《存在与时间》一书中曾引用柏拉图的这段话:“当你们用‘存在着’这个词的时候显然你们早就很熟悉这究竟是什么意思,不过我们也曾相信懂得它,但是我们现在却茫然失措了”。然后他说柏拉图当时指出人人都熟悉的“存在”的意思其实并没有人真正懂得。这个问题直到 2000 年后的今天还没有解决,而他就是要来重新提出并解决这个“在”的意义的问题。海德格尔阐述“在”的意义如下: 已经具有的性质。也就是说,首先必须“在”,才有“在者”;绝不可能根本不“在”,就有了“在者”。 马丁·海德格尔 要解决“在”的问题,必须追溯到一种“在者”,这种“在者”在究竟成什么样子还不明确时它的“在”已经明确了。 海德格尔认为只有“我”是这种“在者”,只有“我”是在成什么样都还不清楚的时候它的“在”已经恬然澄明了。因此,他认为“我”就是“在”,“在”就是“我”。往下,海德格尔就谈论“我”的“在”就是世界。 这里,海德格尔思想的核心是:个体就是世界的存在。在所有的哺乳动物中,只有人类具有意识到其存在的能力。他们不作为与外部世界有关的自我而存在,也不作为与世界上其他事物相互作用的本体而存在。人类通过世界的存在而存在,世界是由于人类的存在而存在。海德格尔还认为人类处于矛盾之中,他们预示到不可避免的死亡,死亡导致痛苦和恐怖的经验。他们不得不承认死亡是不可避免的,接着便是一切不复存在。我们的存在既不是我们自己造成的,也不是我们的选择。存在是强加给我们的,并将一直延续到我们去世。 海德格尔哲学对于现代存在主义心理学具有强烈的影响,特别是对 L.宾斯万格心理学的影响尤深。他把海德格尔的世界之存在概念作为存在主义心理学的基本原则。他的存在主义思想对以后心理**的发展,亦产生了很大的启发作用。 存在与时间 在得到布伦塔诺的论文《论“存在”在亚里士多德的多重意义》后,海德格尔说:“我开始了在哲学上***次笨拙的尝试。”***次开启了海德格尔对存在的追问,莱布尼茨曾感叹道:“意识到自己的存在,这是多么令人震惊啊!”海德格尔显然也被哲学的发问震撼到了,并坚持着哲学就是对“存在”的追问。 在弗赖堡大学时期,海德格尔在一些哲学杂志发表过论文(《学者》),与当时著名的教师交往密切,例如施耐德和李凯尔特,毕业时海德格尔的考虑过专攻数学争取教师资格和专攻哲学留校工作或者继续哲学,最终还是进了哲学系,并倒向胡塞尔。 在大学时期由于受胡塞尔的《逻辑研究》很大影响,并称这本书有着非凡的魅力,虽然阅读时困难重重,但此书始终不离手。1912年在《为天主教德国的文学展望》上发表《逻辑新探》,此文把已被胡塞尔克服的心里主义问题选择为主题,可见胡塞尔对其影响之深。在施耐德指导的《心理主义的判断学说》成功取得“***秀”的成绩后,顺利取得博士学位。 之后在1915年,一战爆发取得教师资格,并写出了资格论文《邓司各脱范畴和意义学说》。海德格尔在论文中对各种对象领域、构成 “各种现实性的形式”的基本结构或框架进行考察这个意义上借用了司各脱的语言,对“范畴”进行了讨论。在做无俸讲师时,邂逅了胡塞尔。后者相当赞叹海的才华,并称其为“现象学神童”,于此之前胡塞尔年长的朋友,马堡大学的那托普交友曾有意聘请海德格尔来自己这边讲课,但由于种种原因,始终未能如愿。20年曾计画招聘海德格尔为编外教授,四月初在胡塞尔的生日聚会上结识了雅斯贝斯,马堡大学在22年2月正式打算招聘时,结果还是没有实现,九月在海德堡雅斯贝斯的私宅中与雅斯贝斯进行了一周的讨论,十月中旬编写成了《亚里士多德的现象学解释》(即《那托普手稿》)并送往马堡大学和哥廷根大学,这些发展非常重要,标志著《存在与时间》方法上的准备。 在1923年在托特瑙堡修建了山中小屋,并作为主要的写作场所,在24年发表了《时间概念》之后的1927年,《存在与时间》的***部分问世,从此海德格尔名声大噪,毫无疑问的成为了德国哲学界的***号人物。《存在与时间》成型时并不真正成熟,如果没有外部压力,海德格尔或许会推迟此书的出版,书中亦有不少草率,性急之处。 这里集中了海德格尔整个思想过程的许多问题,其中包括 “本真状态与非本真状态”“逻辑与判断”“真理构成”“先于理论认识的经验”“事实性生命”“此在的存在方式”“时间性问题”等 海德格尔开篇便重申对“存在意义”发问的必要性,从“存在”本身便是超越一切种属关系的,最普遍的概念,它似乎谁都懂得,但其意义确隐藏在晦暗中。从柏拉图开始,便把错误的把存在等同于一切存在者,海德格尔则认为西方哲学在这一错误上越走越远。书中详细讨论了此在与世界,时间的问题,书中概括来说分为此在与世界,此在与时间,此在展开部分。 书中准备性叙述中,则规划了人类学与心理学还有生物学,进行了生存论的准备工作。 并提出了Dasein(此在)的基本问题,“此在总是我的存在”Dasein指人的存在,海德格尔为了避免传统形上学的主体占优和人的对象化(笛卡尔式思考)而选用此词。 之后便马上提出此在总是“IN-der-welt-sein”(在世界之中存在),并且详细讨论了世界与世界的各个环节。世界并不是物的单纯聚集,它并不是可以供我们直接观察的对象,我们总是属于世界。并讨论了笛卡尔的存在论,提出了用具和世记忆体在者,详细了讨论了人们对于物的用具性把握。 此在的展开样式则分为:情绪,言谈,领会。此在被抛之于世界,并总是非本真的沉沦与世界,在沉沦中与他人共在,依此海德格尔提出了众人的概念,我们总与其他人一起存在,并且在这种一起中参与大众的一切,然后丢失自己,被抛地筹划自身,接着就是沉沦的样式:闲言.好奇.两可。 尽管此在总是非本真的存在,但海德格尔提出了一个“畏”这一情绪,使得本真成为可能,畏没有具体对象,而是人类有限性的表现,此在的基本存在即为——操心。畏袭来,此在出离自身体,并意识到自己的有限性。畏在畏之中,它是无而且在无何有之乡,此在害怕沉沦,并有了本真状态。畏使此在看到了自身的终极——死。海德格尔详细的讨论了死的概念,它是时间的到时并且无法被经验,他使得此在谋划自身——向死而生,此时出现了“良知”呼唤此在。此在在这种良知中见到了本真能在的生存结构。 在书中最后一部分则讨论时间问题,批判了传统流俗的计数时间,结合时间性来讨论此在的生存状态,得出让人迷惑的概念“人即时间”这主要体现在领会.沉沦等时间性的讨论,在这里,也引导出了海德格尔的历史观念。 总的来说此书用人的在场来探索存在的种种意义,此后分析的种种结论则导出了存在的“疏明之地”,在这里存在者正题被把握,这光影纵横的存在场就是存在本身,使得物与此在的缘在发生,物与此在是其所是的回归于自身。不过存在本身的探索并没有就此结束。 此书的第二部分由于种种原因,或许出于思想的触礁,海德格尔决定不再写下去。后期的思索基本都是对《存在与时间的》补充,主要见于《形上学导论》《艺术作品的本源》《时间与存在》《根据的本质》《真理的本质》等 在科学方面海德格尔有着很高的修养,可以和海森堡进行高层次的科学对话 后期也对科学技术提出自己的批判:《世界图像时代》《技术的追问》。等海德格尔后期也宣称了哲学终结,这是自然也是出于他对哲学史的深刻研究,后来他的全集已经出了80多卷了,无疑是思想界的瑰宝,他用他的思想证明了他的一生。 对中国影响 用“Dasein”与“Ereignis”阐释中国思想:新儒家的牟宗三把中国哲学康德化,建立了“圆教”。后来学者把中国哲学海德格尔化,用“ Dasein(缘在)”与“ Ereignis(本成)” 阐释中国思想。例如;张祥龙《海德格尔思想与中国天道》和赖贤宗《道家禅宗与海德格的交涉》。 学者又利用海德格尔的哲学,进行了中国本体诠释学的理论建构,目标是建构中国的“***哲学”(First Philosophy)。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哲学是指神学中对于***存在者(不动的推动者或神的研究,或指存在论(本体论)中对于作为存在之存在的研究。 神学之所以被称为***哲学,是因为它的研究物件高于物理存在者;而对后者的研究是第二哲学的事。存在论之为***哲学是由于它研究所有其他科学分支默认的原理、规律,并研究整个存在世界的***因。在这个(即存在论的)意义上,***哲学获得了它作为所有科学基础的普遍意义。对于胡塞尔,***哲学所有其他哲学学科的方法论和理论的基础。例如:赖贤宗尝试利用海德格尔的哲学,建构了佛教本体诠释学 (Buddistische Onto-Hermeneutik)的思想体系。 人物著作 Sein und Zeit (1927) 《存在与时间》 《存在与时间》 Kant und das Problem der metaphysik (1929) 《康德与形上学的问题》 Einführung in die metaphysik (1935, 1953年出版) 《形上学导论》 Erläuterungen zu Hölderlins Dichtung (1936-38) 《荷尔德林诗的阐释》 Beiträge zur Philosophie (Vom Ereignis)(1936-1938, 1989年出版) 《对哲学的贡献》 Holzwege (1950) 《林中路》 Was heißt Denken? (1951-52) 《什么叫思想?》 Der Satz vom Grund (1955-56) 《根据律》 Identität und Differenz (1955-57) 《同一与差异》 Gelassenheit (1959) 《泰然任之》 Unterwegs zur Sprache (1959)《在通向语言的途中》 Die Frage nach der Technik 《技术的追问》 Wissenschaft und Besinnung 《社会与反省》 überwindung der metaphysik 《克服形上学》 Wer ist Nietzsches Zarathustra 《谁是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 B***en Wohnen Denken 《筑·居·思》 Wegmarken 《路标》 名言 1、哲学不能引起世界现状的任何直接变化。而且,所有一切只要是人的思想和图谋都不能做到。 2、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是幸福,毋宁是不幸才是好的教师。因为,生存是在深渊的孤独里。 3、充满劳绩,然而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之上。 4、存在是存在者的存在,存在者存在是该存在者能够对其它存在者实施影响或相互影响的本源,也是能被其它有意识能力存在者感知、认识、判断、利用的本源。 5、诗人从跃动、喧嚣不已的现实中唤出幻境和梦。 6、思就是在的思,……思是在的,因为思由在发生,属于在。同时,思是在的,因为思属于在,听从在。 7、思之最恒久之物乃是道路。 8、良心唯有经常以沉默形式来讲话。 9、人安静地生活,哪怕是静静地听着风声,亦能感受到诗意的生活。 10、人活在自己的语言中,语言是人“存在的家”,人在说话,话在说人 相关电影 电影 The Ister(《伊斯特河》)(2004年),故事内容根据海德格尔1942年的讲课。 Being There(1979年),题材触及海德格尔的存在概念和被人久遗了自己的存在。

海德格尔生平简介是怎样的?

马丁·海德格尔(1889~1976)是20世纪最重要和最有影响的哲学家之一。

1889年9月26日,海德格尔出生于德国西南部巴登州梅斯基尔希镇。其父亲弗里德里希·海德格尔是位箍桶匠,其母亲约翰娜·肯普福·海德格乐出生于当地的农民家庭,也是一名天主教徒。

小学毕业后,海德格尔因家境贫穷,无钱再上学。先跟私人教师学习拉丁文,后由天主教会资助,到离家乡50公里以外的康斯埋茨中学(旧天主教会耶稣会学校)四年级学习。在这里,他受到欧洲传统文化教育(包括古希腊文学、天主教拉丁文献、拉丁文学、德国文学、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等)。

高中暑假期间海德格尔回家乡度假时,从康斯坦茨三一教堂回家度假的格约伯神父向他推荐了弗朗茨·布伦坦诺的博士论文《存在观念在亚里士多德学说中的多重意义》(1862年),唤起了他对“存在”问题的强烈兴趣,由此影响了他一生的事业,并预示着他在今后几十年的全部思想历程。

在弗莱堡大学神学系学习期间,海德格尔得以亲聆卡尔·布莱格教授的教诲,并开始阅读布伦塔诺的学生胡塞尔于10年前写的《逻辑研究》,希望能从中找到被布伦塔诺唤起的关于存在问题的回答,此书对他的思想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此外,胡塞尔的早期著作《算术哲学》使他对数有了全新的看法。

1911年,海德格尔开始进行大量的哲学问题的研究,这是海德格尔思想形成的开始。

1927年(38岁)2月,海德格尔的代表作《存在与时间》发表不久出版单行本。后收入《全集》第二卷。但只有原计划中的***部的***、二篇,***部的第三篇和第二部分的三篇散见于后来的《现象学的基本问题》、《康德和形而上学问题》、《形而上学是什么》、《论根据的本质》、《论真理的本质》、《形而上学导论》等论著中。

1945年,盟军占领弗莱堡以后,海德格尔被剥夺了在大学教书的工作。1951年恢复工作不久即退休,但继续讲课和写作。在那些艰难的岁月里所作的一些讲义是他所曾写的***的东西。

44-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

海德格尔存在主义是对胡塞尔现象学的修正,可分为前中后三个时期。

1. 前期以“此在”分析为主要哲学任务——在胡塞尔提出的三种现象学还原中,海德格尔并不认可“先验还原”,认为“纯粹的先验自我”并不是真正的“实事”,“被抛在时空中与他人共在的具体个人”即“此在”才是“实事”,主张建立“此在的基础本体论”。历史性的个人生存由此成为哲学焦点,并由此形成“生存主义”——20世纪存在主义的一个主要方面。

2. 中期揭示“存在”的意义——海德格尔的哲学旨趣并未停留在“此在”上,而是企图通过“此在”分析进而揭示“存在”的意义。不过后来发现,只有先理解“存在”的意义,才能理解“此在”。

3. 后期将分析焦点从“存在”转向语言——海德格尔认为sein/being是原初的“意义之在”,所有“存在”——包括人的“此在”——本质上即“意义之在”的历史性发生。因此,海德格尔后期转向语言的思考,尤其对最本质的语言——诗的思考,进而建立了自己的诗论和艺术论。

海德格尔诗论和艺术论的特征。

1. 属于整个存在之思的有机组成部分,别开生面,富有新意。

2. 不属于文艺学意义上的诗学和艺术学,而且本质上是反美学的。

海德格尔的艺术论,是对黑格尔艺术终结论的直接反应,也是对真理与艺术关系的进一步思考。

1. 黑格尔认为希腊时期艺术是真理表现自身的***样式,但近代以来,这种***样式已转移至宗教和哲学。

2. 海德格尔认为将艺术与真理关联思考,比仅将艺术与美关联思考要更加深刻;但将艺术判定为真理,即绝对理念,自我外化的原初样式则值得怀疑。应当重新思考真理的本质,并在此基础上思考艺术问题。

海德格尔有关艺术问题的思考。

1. 艺术不是柏拉图式的***理念,而是世界(意义化)与大地(无意义化)的冲突、真(去蔽)与非真(遮蔽)的冲突。

2. 存在的更本然的状态是无意义(或者大地、遮蔽)状态,作品构建一个世界,使大地万物意义化,作品本身由于连通了世界与大地,随之成为忽明忽暗、忽隐忽现的艺术作品。

3. 作品的真正创造者是世界与大地的冲突,作者不过是使这一冲突成为作品的中介,在对冲突的领会中勾勒冲突的间隙略图,在创作过程中自行消解。

4. 对艺术作品的正确态度不是保存、也不仅是阅读和欣赏,而是投入到世界与大地的冲突中,看护这一冲突,通过阅读和欣赏让意义持续存在,也即让人本身得以持续存在。艺术作品使大地万物意义化,大地万物因艺术作品而得以存在,因此一个民族的历史性生存的本源便是艺术。

5. 现代艺术已经异化,不再是意义发生的原初方式。原因是技术统治切断了艺术与意义之间的关联,艺术成了贯彻技术意志的工具,变成了非本真的艺术。

6. 在阅读了荷尔德林的诗后,海德格尔认为在这个“贫乏时代”,只能靠诗人重建人们对“意义之在”的记忆,使诗性艺术成为意义发生的原初方式,诗性艺术是现代世界拯救的希望。

海德格尔所说的诗并不是浪漫的诗化活动,而是意义发生的原初事件。他的诗论也较为零散,主要借助于对荷尔德林等人诗作的阐释而展开,归纳起来有三大要点:

1. 诗通过语言让存在得以显现。

    (1)语言的本质是存在自我显现的方式,或者说是意义发生的方式。

    (2)语言与存在本质上是一体的,存在固然依赖于语言,但语言的发生也是“存在的天命”,也就是意义化活动的必然。所以,语言的言说不是表达人主观想说,而是意义通过表达人之口实现自身。

    (3)本真之诗就是原初意义实现自身的方式,诗人的言说在本质上只是对原初意义的应和。从终极意义上看,不是诗人在写诗,而是天命在写诗。

2. 本真之诗遵循神性尺度对存在和万物本质进行“原初命名”。原初命名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涵义:

    (1)给予——给本来无名的存在一个名字。由于不存在经验和现实的尺度,这种给予是自由的,但又受到***必然,也就是天命或者神性尺度,的限制。

    (2)奠基——当存在和万物本质得以命名,人的生存便被带入一种确定的关系,也就获得了生存的基础。

    (3)开端——获得一个基础后,时间和历史真正绽开,人的生存的历史正式“开端”。

3. 人在大地上诗意地栖居。

    (1)后期的海德格尔不再孤立地分析“此在”,而是结合大地,讨论何种“此在”才是恰当的。

    (2)海德格尔将诗理解为对诸神和万物本质的命名,所以诗意地栖居就是与诸神和万物本质共在,它的对立面就是以征服自然为特征的技术性旅居。

    (3)人的有限性决定了他最终的归宿只能是大地,人只是因诗性的命名而获得意义并得以在世界上短暂的旅居。他最终将回归更本然的状态——无意义的状态,即大地。

    (4)所以“在大地上诗意地栖居”并不是浪漫诗化地栖居,而是回归一种沉重的、无可逃避的无意义状态。(有人认为这句话的核心在于“诗意地”,意思是用亲近呵护自然来对抗掠夺蹂躏自然,要顺天承运而不能离经叛道地生存,这可能是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引起的解读)

对海德格尔存在论文论的总体评价。

1. 将文论置于存在主义的视野之中,使之具有了前所未有的理论维度。对传统文论立足于“美学视界”的思路、范畴和方法都有重大突破和开拓。

2. 通过对艺术终结论以及“贫乏时代”的分析,对现代技术异化艺术作品的过程做了深刻的理论阐释。

3. 用存在论否定和取代主体性认识论,某种程度上排除了艺术和诗与人的主体性关联,也导致了其文论充满神本主义和反人本主义色彩。

4. 企图用“诗意”对抗技术至上造成的社会异化,实际上是一种审美乌托邦的变体。

海德格尔的哲学观点

哲学思想

海德格尔是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他在《存在与时间》一书中曾引用柏拉图的这段话:“当你们用‘存在着’这个词的时候显然你们早就很熟悉这究竟是什么意思,不过我们也曾相信懂得它,但是我们现在却茫然失措了”。然后他说柏拉图当时指出人人都熟悉的“存在”的意思其实并没有人真正懂得。这个问题直到 2000 年后的今天还没有解决,而他就是要来重新提出并解决这个“在”的意义的问题。海德格尔阐述“在”的意义如下:

已经具有的性质。也就是说,首先必须“在”,才有“在者”;绝不可能根本不“在”,就有了“在者”。

要解决“在”的问题,必须追溯到一种“在者”,这种“在者”在究竟成什么样子还不明确时它的“在”已经明确了。

海德格尔认为只有“我”是这种“在者”,只有“我”是在成什么样都还不清楚的时候它的“在”已经恬然澄明了。因此,他认为“我”就是“在”,“在”就是“我”。往下,海德格尔就谈论“我”的“在”就是世界。

这里,海德格尔思想的核心是:个体就是世界的存在。在所有的哺乳动物中,只有人类具有意识到其存在的能力。他们不作为与外部世界有关的自我而存在,也不作为与世界上其他事物相互作用的本体而存在。人类通过世界的存在而存在,世界是由于人类的存在而存在。海德格尔还认为人类处于矛盾之中,他们预示到不可避免的死亡,死亡导致痛苦和恐怖的经验。他们不得不承认死亡是不可避免的,接着便是一切不复存在。我们的存在既不是我们自己造成的,也不是我们的选择。存在是强加给我们的,并将一直延续到我们去世。

海德格尔哲学对于现代存在主义心理学具有强烈的影响,特别是对 L.宾斯万格心理学的影响尤深。他把海德格尔的世界之存在概念作为存在主义心理学的基本原则。他的存在主义思想对以后心理**的发展,亦产生了很大的启发作用。

海德格尔的“存在”之思:存在不是“什么”,而是一种“过程”

海德格尔(1889年—1976年),20世纪德国著名哲学家,存在主义创始人,他提出的“诗意栖居”说法流传甚广。海德格尔思想艰深难懂,普通读者不容易接受。对中国读者而言,除了跨语言翻译问题外,主要是他的思想方式比较特殊,和西方传统思想差异较大。在西方思想史上,海德格尔地位特殊,影响非同小可。

一,他***次提出对“无”的思考,这一点类似于中国的老子和庄子。二,他否定自苏格拉底、柏拉图以来的西方哲学思维,认为西方人早已忘记对“存在”问题的思考。三,他批判西方流行已久的“主客二分”哲学,把西方文化拉回到“生存主义”道路上,为西方哲学开辟出一个新方向。四,他的思想和尼采一样,具有复古主义色彩,批判西方现代性文明。

下面简论一下海德格尔的核心哲学——对“存在”问题的思考。

在当代汉语哲学中,“存在”(Sein)是个翻译词,相当于英语的“be”动词,既可翻译成“在”或“是”,又可翻译成“有”或”存在”。

例如,他是一个男孩(He is a boy);这里有一棵树(Here is a tree);那里有一张桌子(There is a desk);一个人正在那边(There is a man),等等。

海德格尔讨论的“存在”或“有”,看似简单明了,实则曲折深邃,含义深刻。

海德格尔的哲学疑问是:西方哲学为何起源于对“存在”的惊讶?借用刚才的例子说:他为什么“是”个男孩?这里为什么“有”一棵树?这里为何“有”一张桌子?

在一般人看来,海德格尔的问题莫名其妙,因为“有”或"存在"是个不言自明的事情!

或许有人说:这里有一棵树,这是明摆着的事,难道背后还有什么深层原因?

根据海德格尔思想,这棵树“在”这里肯定有“问题”,只是一般人不去思考而已。这是海氏“存在”论哲学的出发点。

换言之,海德格尔存在主义致力于探讨何为“存在”、何为“有”的问题,此问题含蓄隐秘,一般人不容易发现。但如果进入海德格尔思考问题的语境,人们就会逐渐领会海德格尔的良苦用心。有人说,哲学家总是喜欢把简单问题复杂化,海德格尔哲学或许可作为一个例子。

什么是“有”或“存在”呢?海德格尔认为,这个提法本身就有问题:因为“有”或“存在”不是一个具体“东西”,“存在”不是“什么”,而是另有所指,这个另有所指便是:“存在”是一个动态“过程”。

海德格尔深入考察了“存在”论(Ontologia)“逻各斯”(Logos)“自然”(Nature)等词语的希腊词源,他认为“存在”既不是柏拉图的静态“理念”(Ideal),也不是亚里斯多德的固定“实体”(Subject),而是和“人”的生活有关的生命过程。

根据他的理解,“存在”不是静态之物,更不是和人无关,世上的“有”或“存在”始终和人有关,和人的生存、生活有关,和人的生命时间有关。这是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1927年)一书的研究主题。

在西方文化史上,“时间”问题历来被人重视,像希腊柏拉图、中世纪奥古斯丁、近代康德、牛顿、现代的爱因斯坦、霍金等,都曾专门思考过时间问题,即所谓的“时间之谜”。

在西方思想家眼里,时间有两种形式:一是客观的物理时间——机械钟表时间;二是生命感知时间——奥古斯丁提出的主观时间。牛顿的时间观属于绝对时间观(时间是衡量物体运动的尺度,永恒不变);爱因斯坦的时间观是相对时间观(时间和物体作用力及运动速度有关)。

海德格尔的时间观近于奥古斯丁思想,认为时间是人类生命的“内形式”,处于不断变化当中。这一点和近代康德有所不同。

康德认为,时间直观是人的“内感知”形式,具有固定结构——事件发生的前后“因果律”。康德的时间观具有主观的普遍性,属于认识论意义上的概念,而这一点刚好是海德格尔哲学的批判目标。

在确定好思考“存在”问题的方向和基础后,海德格尔从人的现实存在(此在)开始讨论“存在”的根源和意义:一个存在的东西为什么是“存在”的?

海德格尔提出的总原则是,人们遭遇一个东西的“存在”,首先和人的现实处境相关:“存在”不是孤立于人的抽象“对象”,不是像图画中的事物一样和人面面相对,而是人在画中,画中有人。

换句话说,一个存在的东西蕴含人的思想、情感、愿望、意志等主观因素,正是这些“属人”的因素才使得某一样东西“呈现”出来——“存在”是一个历史性的生成过程。

正因为先有了这个生成过程,某个东西或事件才出现在人们面前,成为人们的感知“对象”:如一个男孩在这里;一棵树在这里,等等。

海德格尔的表述很抽象,但符合生活常识,从一个隐秘层面揭示出事物“存在”的背景与前提——人的生活及思想情感。这是西方唯心主义哲学的历史传统。

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有一句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思想与之遥相呼应。

海德格尔的“存在”论虽带有唯心主义色彩,但思想方法却别有深意,给人许多启发。

举个例子,假如有一张桌子,在不同的人眼里,桌子的存在原因和意义是不一样的。

比如在一个高三学生眼里,桌子应该是他最熟悉、最亲近的伙伴了:桌子凝聚着他刻苦学习的汗水与辛劳,寄托着他考取大学的理想与渴望。这一桌子的“存在”意义和学生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

假如还是同一张桌子,另一个学生把它当作吃饭的桌子,这一桌子的“存在”意义与前者又不一样了;因桌子已经失去刻苦学习的意义,只是一个普通餐桌而已。

这个例子说明,世界万事万物的意义和人的生存、生活有关,和人的思想情感、感知体验有关,这是存在主义哲学的人生启示(西方绝大多数重要哲学家大都为唯心主义者)。

关于“存在”的根源和意义,海德格尔认为,生活中某样东西或事件的存在意义源于人的现实生活(此在),其中包含当下、未来、历史三个维度。这是西方阐释学哲学的重要源头之一(另一源头是《圣经》神学)。

为了解释“存在”和“此在”(人的存在)的关系,海德格尔分析了梵高的名画《农鞋》。

根据海德格尔的分析,一个荷兰农妇所穿的破旧农鞋,其中隐含着“存在”意义的全部秘密。海德格尔用包含感情的话语,解读了农鞋的“存在”论意义。

他说:在这农鞋里,回响着大地无声的召唤,显示着大地对成熟谷物的馈赠,表征着大地在荒芜田野里朦胧的冬眠。这农鞋浸透着对面包的可靠性之无怨无悔的焦虑,以及那战胜了贫困的无言喜悦,隐含着分娩阵痛时的哆嗦,等等。(《艺术作品的本源》,1935年)。

通过人的“时间性存在”思考“存在'之谜,是海德格尔早期哲学的目标,但事与愿违,这条道路最后没有走通,只能半路放弃;所以那部著名的《存在与时间》终成未竟之作。从1934年开始,海德格尔开始转向语言论思想:通过语言思考“存在”之谜。

20世纪西方语言学转向是西方文化的重大事件,是继近代认识论哲学后又一次思想革命。希腊思想家探讨的问题是:这个世界由什么元素构成;近代认识论哲学探讨的问题是:人如何认识这个世界;现代语言论提出的问题是:人如何表达对世界的认识。

海德格尔通过语言思考“存在”之谜,是西方语言学转向的重要环节,至此,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思想又别开一途。

关于“存在”与语言的关系,海德格尔提出一个经典命题——语言是存在的家园。这句话含义深刻,不易理解,虽不合乎中国文化传统,却符合西方现代文化精神——语言本体论。

语言本体论是指把语言视为世界意义产生的文化根源,是万事万物得以敞开的前提条件。老子在《道德经》中曾说,语言具有命名的强大作用: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中国古代另有关于仓颉造字的传说:天雨粟夜鬼哭,这一说法也暗含类似思想。

和西方近代文化不同,中国传统文化历来轻视语言,像儒家《论语》《中庸》《易传》,老庄之道家哲学,对于语言皆持贬抑态度。

孔子于《论语》中说:辞,达而已矣;意思是说,语言把思想表达清楚就可以了(语言仅是工具)。孔子还说,巧言令色鲜矣仁,刚毅木讷近乎仁(孔子不喜花言巧语、表里不一之人)。

《易传》说: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故立言以尽象,立象以尽意(周易用卦象图形表达普遍抽象哲理)。老子也说: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庄子一样轻视语言,他用”得鱼忘筌'、"得兔忘蹄"的例子解释"言"、"意"关系。他说,圣人得意而忘言。

在20世纪40年代前,西方学界并未特别重视语言的作用,自存在主义、结构主义主义以后,语言学很快成为西方的显学。除了以罗素、维特根斯坦为代表的分析哲学外,另一语言学转向即以海德格尔、德里达、巴特等人为代表——语言本体论。

根据海德格尔观点,语言分两种,一是日常逻辑语言,二是文学诗意语言;其中,文学语言和“存在”的关系直接而密切。海德格尔用德国诗人柯尔德林的诗歌分析语言和“存在”的关联。

海德格尔认为,柯尔德林的文学诗句包含人的情感、想象、感知、体验以及事物的“形象”,诗歌语言可以敞开“存在”的意义:真理的“去蔽”(敞开事物的存在)。

比如“井”的符号,在日常语言中,“井”一词语一般指向抽象概念,没有具体特指;但在文学语言中,“井”一般指向具体可感的对象,特指某个形象化的感性之“井”——特殊之“井”(井的“存在”),或许还包含人的某种情感(德国卡西尔《语言与神话》)。

再如人们比较熟悉的“月亮”一词,在中国文学语言中,“月亮”一般不指抽象概念,而是感性符号,内含丰富的象征意义,如暗示人的相思之情、离情别绪、人生哲理或自然美景等。

如唐代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两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其中,“月色”、“江水”、“花甸“一并描绘出迷离动人的自然美景。

北宋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这几句阐发了宇宙哲理。再者: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这几句表达了人生的豁达情怀。最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两句表达了作者的美好祝愿。

根据上述事例,可以说,海德格尔语言学“存在”论揭示了文学语言和”存在“的关系:文学语言是人类语言的“返祖”现象,这种语言不同于抽象化的概念语言,而是蕴含形象、感知、体验、情感等主观因素,文学语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

用文学理论的话说,文学是人学,文学语言代表人类思想、情感的符号,和人的生命、生活息息相关。从此意义上说,文学语言是存在的家园。

综合海德格尔前后期思想,可以看出,海德格尔的思想方法属于西方式唯心主义,具有个人本位主义色彩:把单个的人视为主体,视为自由自在、具有创造精神的“此在”。这是海德格尔”存在”论思想的局限性,也是被后起的结构主义哲学超越的原因所在。

海德格尔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海德格尔代表作、海德格尔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原文链接:http://www.dtcchina.com/news/show-9425.html,转载和复制请保留此链接。
以上就是关于海德格尔 、海德格尔代表作全部的内容,关注我们,带您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资讯
网站首页  |  VIP套餐介绍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手机版  |  SITEMAPS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