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让人  产品  显示器  也就  面板  牛奶  哪有  站在  关系  爸爸 

山崎之战 、山崎之战羽柴军

   日期:2023-04-10     浏览:35    评论:0    
核心提示:日本战国***规模的战争1. 日本战国战争常识 日本战国战争常识 1.求日本战国时期的战争史 幕 府 12世纪末至19世纪日本武家政治时期的***权力机构。该词出自汉语,意为将军出征时的帐幕。日

日本战国***规模的战争

1. 日本战国战争常识

日本战国战争常识 1.求日本战国时期的战争史

幕 府 12世纪末至19世纪日本武家政治时期的***权力机构。该词出自汉语,意为将军出征时的帐幕。日本历史上曾有镰仓幕府(源氏幕府)、室町幕府(足利幕府)和江户幕府(德川幕府)。10世纪以后,公地、公民制解体,皇权式微,社会动乱,武士阶层随之崛起。1185年,关东源氏和关西平氏两大武士集团相争,前者胜,控制中央政权。1192年,源赖朝从朝廷取得征夷大将军称号,于镰仓置幕府,武士贵族专权自此始,天皇形同虚设。1333年,镰仓幕府亡,政权复归皇室。1335,足利尊氏弟兄起兵镰仓,1336年,两度攻入京都,废后醍醐天皇,立光明天皇,设幕府于京都。1338年,北朝天皇授足利尊氏征夷大将军称号;1378年,第三代将军于京都室町街建新幕府,故名室町幕府。1573年,室町幕府亡。1600年,德川家康于关原(今岐阜县)之役击败反对派大名联军,权势日重;1603年,任征夷大将军,于江户(今东京)建幕府。1867年,将军德川庆喜被迫还政天皇。1868年1月,天皇 *** 军大败幕府军。4月,江户和平移交给 *** 军,幕府领地大部被没收。德川幕府亡。幕府历史至此结束。

参考资料:

2.日本战国历史中著名的战争

A 河越夜战

北条氏康(8000)VS关东领管(8万)——关东军大败,关东领管死于乱军之中

B 严岛合战

毛利元就(4000)VS陶晴贤(3万)——全歼陶军

C 桶狭间合战

织田信长(2000)VS今川义元(2万5000)——侥幸斩杀主将,今川军溃散

D 手取川合战

上杉谦信(3万5000)VS柴田胜家(5万)——歼敌数千,柴田军溃散

E 人取桥合战

伊达政宗(1万5000)VS陆奥联军(3万)——联军内部生乱而自退,伊达从后追击,击溃之

F 小牧·长久手合战

德川家康(1万5000)VS丰臣秀吉(10万)——德川歼灭秀吉突袭部队2万人,逼迫秀吉议和

G 关原合战

东军(约6万)VS西军(约10万)——西军大败,彻底崩溃

3.日本战国史,一个小细节

叫郭盛。

相传,在源氏阵中,有一猛将名为熊谷直实,大战前的夜晚,他突然听到敌阵中响起一阵优美的笛声,凝神细听后不***拍案叫绝:“不想平氏阵中有如此风雅之人,大战将发,坦然吹笛,而笛声清澈动人,没有丝毫浑浊紊乱的迹象。” 到了第二天大战爆发,因为源义经率数十骑冲下悬崖,杀入平氏阵中,导致平家武士士气低落,纷纷跃到海里,向停靠在海边的战船逃去。

熊谷直实策马追赶,远远看到海中有一骑武士,装束华丽,料想是名大将,于是高喊:“临阵脱逃,不感到羞耻吧?何不回头与我对战!”那武士闻言,果然驳马回到岸上,舞刀来战,但却被熊谷直实轻易地就击落马下。 直实跳下马去,按住败将,正想割取对方首级,但等掀开头盔,却发觉对方只是个少年而已,相貌极其秀丽,稚气未脱。

直实不忍下手,喝问姓名,对方却回答说:“你砍了我的首级回去,自会有人认识。”直实想道:“此人年龄仿佛我子小次郎,小次郎若受轻伤,我心中定会难受,假如杀了这孩子,他父母该会如何悲伤呀!反正杀此一人,该败的仗也胜不了,该胜的仗也败不了,不如放他去吧。”

可是就这么一耽搁,回头望去,己方兵马已然汹涌而至。直实含泪说道:“本想饶你性命,可是我军业已杀到,你肯定会死在他人手中,不如还是由我来杀你,以后给你祭祀供奉吧。”

虽然割下少年首级,自己却忍不住哀伤哭泣。检查尸体的时候,发现少年腰间挂着一个锦囊,内盛一支笛子,就想莫非昨晚吹笛的就是他吗?——“想我东国军兵数万,阵中带着笛子的一个都没有,这少年确是个风雅之人呀,实在可怜。”

事后才知道,这少年乃是修理大夫平经盛之子,名叫敦盛,年仅十七岁。而那笛子,据说是因为其祖父忠盛擅长吹笛,得鸟羽天皇御赐的,名为“小枝”。

少年俊彦,顷刻化作离魂,果然人事无常,宛如幻梦,生老病死,痛苦实多。熊谷直实想到这些,不***万念俱灰,从此落发出家去也,法号莲生。

从此,敦盛殉难,熊谷出家之事,就传为民间凄绝的故事,到处传唱。日本人甚至将一种兰花也命名为“敦盛草”,称之为“梦幻中的梦幻之花”。

恩,大概就是这样,我费了老大工夫才查到。 大大可不可以加点分啊?(厚脸皮)。

4.日本战国时期十大战役

应仁之乱---战国时代的开端川中岛合战(五次)---龙(上杉谦信)与虎(武田信玄)的决斗桶狭间合战---织田信长奇袭今川义元,霸业开始姊川合战---织田灭朝仓浅井,奠定霸业三方原之战---武田信玄击败德川家康,信玄归途病死长筱之战---织田德川联军大败武田家,武田家由此衰落本能寺之变---明智光秀反叛信长,霸王殒命山崎合战---羽柴秀吉攻灭明智光秀,获得霸业继承人资格贱岳合战---羽柴秀吉攻灭柴田胜家,完全掌控原织田家霸权小牧山长久手合战---羽柴秀吉击败德川家康,奠定霸业小田原笼城战---关东大名北条氏灭,德川家康转封关东文禄、庆长之役---历时七年,明军胜日军,秀吉攻占大陆妄想破灭,挂了关原合战---东军(德川势)击败西军(石田势),日本历史由此逆转,德川家康开始掌控日本大局,战国时代走向终结。

大阪冬、夏之战---德川彻底击败丰臣氏残余势力,德川幕府二百余年太平开始。战国时代完全结束。

5.介绍一下日本战国时期

日本战国时期,通常是指自“应仁之乱”(1467年)到“大阪夏之役”(1616年),近一百五十年的混战。

期间,又可以分成“应仁之乱”-“大内家内乱”(1551年)-“小田原征伐”(1582年)-“大阪夏之役”三个时期。而最精彩的,就是中期“大内家内乱”到“小田原征伐”,加上后期的“关原之战”和“大阪战役”。

(这是我个人的意见,我觉得这样划分比较利于快速理解。而具体到某个时期,则可以分地区以主要人物为线索。

只要了解那一两个人物,其他的人物也就会围绕着他展开。这一两个人物都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哪怕从来没有看过日本战国文章,也会听到的名字。

如织田信长,武田信玄,德川家康等等, 要了解日本战国,***不要用中国的混战事情来套,由于文化背景不同,不太具备可比性,甚至会很难摆脱一些思维方式的困扰,得出一些不太正确的结论。) 日本战国时期,大大小小分成六十四国,这就是领地。

每个领地的领主称为守护,例如武田信玄就是甲斐守护。因为这些都是从日本神话时期就传下来的,所以严格来说,守护都是天皇册封的。

但日本从未真正地统一过,天皇的权力也没有那么大,后来幕府就行使这个权力。很多地区在守护意外死亡或者无后,出现权力真空,最有实力的武将接管,他们就被称为守护代,有实权但缺乏正式头衔。

如上衫谦信的父亲和哥哥,就是越后守护代,直到后来谦信接受册封。某些地区为了方便管理,增设探题一职,如九州探题。

探题其实就是几个国的守护,当然比守护更高一级。再往上就是管领级别,只有两个,一个是管领,统管京畿的山城,近江等几国。

另一个就是后来让上衫谦信闻名的关东管领,负责关东八国。征夷大将军是大家熟悉的,也称幕府将军,日本实际上的统治者。

领地一般不按面积比较,而是石高,即每年收获的稻米数量,以石(一百斤)为单位。一般石高超过一万石的武将称为大名,因为这时他可以支付家臣的俸禄和一支约一百三十人的军队。

日本的军队组成比较复杂,通常来说是由旗本武士(也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武士)和普通士兵组成。旗本武士不需要生产劳动,每天就是练习武艺备战。

普通士兵通常是在非农忙时节召集打战,到春耕或秋收时回家。因为大名通常有几个倚靠的家臣,这些武将有权利再招收自己的家臣,所以是一个树枝式的构成。

最后说一下幕府职位和官位的区别。官位是由天皇授予的,自日本神话时代开始,所有的人都是服侍天皇的,天皇按级别区分他们,学习中国的制度,于是有了官位,例如正一位关白,从一位太政大臣等。

官职不可以继承,必须由朝廷册封。所以各地大名经常捐钱捐物,换取一个很低的官职。

因为即使很低,也代表着高贵的身份。值得注意的是丰臣秀吉以前,即使是幕府将军,也只有正三位的官职,这是因为武士是天皇侍从的侍从,所以虽有实权,但地位并不高。

担任***官位正一位关白的,则是五摄家(一条、二条、九条、近卫、鹰司)。还有一些旁支如三条,地位也很高。

日本人开始是没有姓的,但后来受中国影响,开始取姓氏。所以日本,只有天皇是没有姓的。

而担任高位的人,他们的姓是天皇赐予的,才有了名门和平民之分。到现在中国已经消失了的这两个词,在日本还是经常出现的,如日剧《花样男子》里面。

最早的名门就是“源,平,藤,橘”,后来所说的名门也都是他们的后裔,根据实际的领地等原因改姓了,如武田信玄的武田氏,就是源氏的后裔。 丰臣秀吉其实是名门与平民制度的***受害者,因为出身平民,所以即使得到天下,也因其出生而遭鄙视。

他只能靠讨好天皇来改变地位,最后天皇赐予他“丰臣”之姓,才可以担任正一品的关白之职。但缺乏名门血统,使他无法担任征夷大将军的职务。

如前文所说,官位不能继承,所以后来的丰臣政权始终没能顺利交接,尤其是关原之战后德川家康被封为将军,使得两家的地位非常矛盾,导致丰臣家的灭亡。个人认为这也是日本和中国***的不同之处,日本再强势的人,也不能推翻天皇,而中国,***位的人是经常变动的。

以上是我觉得一些了解日本战国的基本常识,那些特别的名词如“寝返”“合战”等以后看到就知道了,也就是显得更专业一些,没什么特别的。

本能寺之变信长能逃吗?

逃不了,因为被包围了。

公历1582年6月2日,织田信长被他的得力部下明智光秀包围在京都的本能寺,本能寺就是一普通寺庙,目标小容易被包围不用说,甚至可以包围上十余层。

而明智光秀也是这么做的,命人将本能寺重重包围,***重四天王但马,第二重村上和泉,第三重三宅式部;且本能寺周围所有的出口都有2~300人负责把守。6月1日子时,明智军完成包围工作。

至此,信长没有了逃出去的可能,与敌军激烈搏杀后,负伤退入内室。不久以后,内室燃起熊熊的火光,一代霸主就在烈火中灰飞烟灭,时年四十九岁。

叛变者结局:

1582年6月5日光秀进入安土城。7日,朝廷派敕使拜访明智光秀。9日正准备前往京都时接到了秀吉于备中国大返还的消息后出兵山崎。

光秀回军于6月13日与丰臣秀吉、丹羽长秀、织田信孝等战于天王山(又称山崎合战),由于兵单势微,加上多数部将选择支持讨逆叛徒的羽柴军,明智军溃败,光秀循小路欲逃回阪本,却于当日深夜在小栗栖遭到刺杀,重伤的光秀让家臣沟尾庄兵卫介错。

但其死亡仍有疑点,因为明智光秀始终活不见人死不见尸。有说法是光秀从此出家隐居,化名南光坊天海。其短命的政权被人称为“三日天下”。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本能寺之变

日本历史上重要的人物,丰臣秀吉,明智光秀和织田信长三人之间是何关系?

丰臣秀吉和明智光秀都是织田信长的手下,明智光秀后来背叛并杀死了织田信长,织田信长死后丰成秀吉继承了织田信长的势力,并打败了明智光秀。

1、丰臣秀吉

丰臣秀吉(日语:とよとみ ひでよし;1537年3月17日-1598年9月18日),原名木下滕吉郎、羽柴秀吉,是日本战国时代、安土桃山时代大名、天下人,著名政治家,继室町幕府之后,首次以天下人的称号统一日本的战国三杰之一。

丰臣秀吉是尾张国爱知郡中村乡贫苦农民家庭出身,本是足轻(下级步兵),后因侍奉织田信长而崛起。本能寺之变后,在织田氏诸家臣内部斗争中胜出,成为织田信长实质的接班人。

天正十三年(1585年)担任关白,后担任太政大臣,获赐氏姓丰臣氏,后将关白职务让与养子丰臣秀次而自称“太阁”。建立了新的封建体制:确定士农工商的身份。

奖励新兴工商业,扶植城市的发展。天正十六年(1588年)颁布刀狩令,收缴民间武器,实行兵农分离,使武士集中居住于城市。宗教方面,保护佛教寺院,压制天主教的传布,迫害西班牙传教士,开日后***教锁国之先河 。

丰臣秀吉的政策具有划时代意义,对日本社会由中世纪封建社会向近代幕藩体制转化有一定成就。在位后期逐渐变得昏庸多疑,并发动文禄庆长之役,庆长三年(1598年)9月18日病逝。

2、明智光秀

明智光秀(あけち みつひで,1528年-1582年7月2日)全名明智十兵卫光秀,是日本战国名将,织田信长帐下重要将领。原为斋藤家臣,后为信长家臣,在本能寺之变中为捍卫足利幕府或朝廷而杀死信长。

曾任官职:近畿管领、日向守、丹波守护等。关于他的身世在历史颇有争论,有许多种历史传说,出身于美浓国的土岐源氏支族。通称十兵卫,雅号咲庵。赐姓惟任。其父明智光纲早亡,受叔父明智光安的照顾。官位日向守。

3、织田信长

织田信长(日语:おだ のぶなが,英语:Oda Nobunaga,1534年6月23日-1582年6月21日),幼名吉法师,出生于尾张国(今爱知县西部)胜幡城(一说那古野城)。

日本战国时代到安土桃山时代的大名、天下人,“日本战国三杰”之一。一生致力于结束乱世、重塑封建秩序。

织田信长原本是尾张国的大名,于桶狭间合战中击破今川义元的大军而名震全国,后通过拥护室町幕府的末代将军足利义昭趁势上洛(割据地方的势力率军前往京都)逐渐控制京都。

之后正式提出“天下布武”的纲领,将统一全日本作为目标;先后两次打破“信长包围网”,将各个有力敌对大名逐个击破,掌握了一大半的日本领土。

他施行大量使用火枪的战术,实行兵农分离,鼓励自由贸易,整顿交通路线等等革新政策,开拓了日本近代化的道路,他成功控制以近畿地方为主的日本政治文化核心地带,使织田氏成为日本战国时代中晚期最强大的大名。

织田信长于永禄十一年(1568年)至天正十年(1582年)间推翻了名义上管治日本逾200年的室町幕府,并使从应仁之乱起持续百年以上的战国乱世步向终结。

但在即将一统全日前夕,于京都本能寺之变中被心腹家臣明智光秀谋反而自杀。

扩展资料:

天正十年(1582年)夏天,田信长准备派三男神户信孝、重臣丹羽长秀等军团进攻四国的长宗我部元亲。

关于明智光秀的异心,有一说是光秀认为自己未被赋予进攻四国的任务,而开始有“自己被放置一旁。会不会像林秀贞、佐久间信盛父子一样被放逐。”的被害妄想。

另一说是,光秀以前曾受信长命令负责与长宗我部元亲的和睦工作,为此命令奔走以改善彼此关系的光秀将属下斋藤利三之妹嫁予元亲。但结果却往武力讨伐的方向发展,光秀因此感到名誉受损、倍感屈辱。

天正十年(1582年)5月15日。德川家康为了骏河国领地增加的宴会抵达安土城。织田信长派明智光秀负责接待,明智光秀从15日到17日专注于接待德川家康。

在德川家康停留的这段期间,正在攻打备中高松城的羽柴秀吉派使者向信长要求援军,并提到“毛利军有率大军往高松城救援的动作”。

织田信长答应派兵后,解除明智光秀的接待任务,改命其带兵前往援助羽柴秀吉。据《明智军记》所记载,因光秀准备的接待餐宴质量不佳,织田信长令其随从森兰丸敲光秀的头。

5月29日,织田信长为准备出兵远征毛利而前往京都、之后则逗留于本能寺。但派往援助秀吉的明智光秀军却突然迅速出现在京都,并于6月2日袭击本能寺。

当时,因属下兵力对信长的信赖较深,誓言效忠明智光秀的人很少的缘故,光秀于进攻本能寺时,并没有告诉部下攻击的目标是信长。

据言率领森兰丸、坊丸、力丸、伴正林等约100人的信长本身亦持枪奋战,负伤后返回房内纵火自杀,享年49岁。

秀吉偶然及早获知织田信长死讯,实行“中国大撤退”(ちゅうごくおおがえし)。当时织田家有力重臣均不在信长身边,丰臣秀吉则率三万兵力进军备中,正在水攻毛利军高松城。

高松城是天然要害,四周都是沼泽。丰臣秀吉的军师黑田孝高(官兵卫)建议引水灌城。丰臣秀吉以破格高价动员邻近村民,花了十二天在高松城沼泽地带四周筑起一道三公里长、七公尺高的堤坝,再引进河水,让高松城成为浮在湖中的水城。

水攻十天后,吉川元春(毛利元就次男)、小早川隆景(毛利元就三男)率领一万五千援军赶到,却只能在俯望丰臣军的山上布阵,无法动弹。因为只要丰臣军捣坏堤坝一隅,浊流很可能吞噬整座城。

当时举旗造反的明智光秀于当天写了一封机密文件,派人送至毛利军,要毛利军千万不能投降。不料密使不知道高松城已陷于水攻,西下抵达高松城时根本无法进城,并误闯丰臣阵营被捕。

丰臣秀吉于6月3日夜晚十点左右便得知本能寺事变,之后听从军师黑田官兵卫的建议,决定隐瞒噩耗,立即和毛利军讲和。

毛利军担忧织田信长会带援军赶来,早就派来使者,只是彼此条件谈不拢,讲和暂时触礁而已。丰臣秀吉暗中托毛利军的讲和使僧安国寺惠琼单独进城去说服城主,结果城主以不杀害城内诸人为条件,答应切腹自杀。这些都是背著毛利援军私密进行。

4日下午三点,在丰臣秀吉派去的检官面前,据说城主搭船出城后,在湖中进行切腹仪式。交换誓约后,丰臣秀吉立即撤阵。

丰臣秀吉当时大概也担忧毛利军会随后追击,所以并未直接赶回姬路城,他于6月6日下午率兵撤离高松城,当天夜晚先在织田势力范围内的备前(冈山县东部)沼城过夜。

7日夜晚抵达姬路城;9日早上自姬路城出发,夜晚抵达明石;10日早上自明石出发,夜晚抵达兵库;11日早上自兵库出发,下午抵达尼崎;12日早上自尼崎出发,夜晚抵达富田;13日上阵山崎,下午四点在雨中与明智光秀军开战,两小时后击败明智光秀军。

丰臣秀吉于山崎之战大败明智光秀。最终明智光秀逃走时被猎杀落难武士的村民杀死,秀吉乘机控制京都一带,不过无法阻止织田氏内部出现派系分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织田信长

百度百科——丰臣秀吉

百度百科——明智光秀

山崎之战后丹羽长秀为什么要支持羽柴秀吉?

织田家的重臣中,柴田胜家和丹羽长秀是织田家的谱代重臣,池田恒兴是信长奶妈之子与信长如同兄弟,秀吉和泷川一益只算是后辈,老臣们理所当然地反对秀吉的建议,让三法师成为信长继承人。但长秀却看清了未来的发展趋势,坚决地站在秀吉一边,如果没有长秀的支持,恐怕秀吉的统一之路会更加艰难。在决定织田家后继者的清洲会议上,柴田胜家推举信长的三子织田信孝,而秀吉却推举信长的孙子三法师。当时织田家是四面受敌,柴田胜家的意见确实很有道理。织田信孝曾经担任过平定四国的总大将,如果信长在世,他则是与柴田胜家的北国军、羽柴秀吉的中国军、泷川一益的关东军并列的四国军军团长。从能力看来,信孝确实比信雄和三法师更为合适。然而秀吉却抓住了血统嫡系这一要素,坚持推举幼年的三法师为继承者。后继者候补的信孝、信雄都曾经是他家的养子,如果没有本能寺之变,信长的基业要由长子织田信忠继承,信忠死后则要由三法师继承基业,因而三法师才是最为正统的继承者。当然选择年幼的三法师继承,秀吉会更加容易地夺取织田家。从长秀等老臣的角度看来,在不知道秀吉的野心前提下,三法师的拥立提案确实很有魅力。如果选择了织田信孝为后继者,信雄一定会坚决反对,双方都会招集支持自己的家臣,很有可能导致织田家分裂。三法师的提案则不问武将的能力,直接使信孝、信雄没有反对的理由,避免了织田家的分裂。池田恒兴也与丹羽长秀想法一致,因此支持秀吉的提案。最后把握住重臣们心理的秀吉巧妙地掩藏住自己的野心,成为清洲会议的主角,笔头家老柴田胜家虽然反对秀吉,但却因长秀的说服同意了三法师继承的议案。

此后柴田胜家、泷川一益、织田信孝等重臣纷纷明确反对秀吉,只剩下丹羽长秀一人支持秀吉。此时的长秀并非是加入秀吉旗下,而是以前辈的姿态出现,并且与反秀吉派的胜家、一益等保持友好的关系。如果此时织田家第二重臣丹羽长秀站在***重臣柴田胜家一边,织田家的家臣们会纷纷投靠柴田胜家,打破了秀吉与胜家两方的平衡关系,织田家内战无可避免。然而秀吉的势力却迅速扩大,长秀逐渐陷入被动,最终也没能阻止织田家的内战,自身也沦为秀吉的臣子。

日本战国著名战役

1、川中岛合战

川中岛合战是日本战国时代甲斐国大名武田信玄与越后国大名上杉谦信之间,在北信浓川中岛地区进行五次大小战役的总称,或者专指发生于1561年(永禄4年)九月(旧历)的“八幡原之战”。

武田和上杉两军于1553年(天文二十二年)、1555年(天文二十四年)、1557年(弘治三年)、1561年,以及1564年(永禄七年)前后十二年间。

围绕着信浓境内的领地问题,在善光寺平附近,以犀川、千曲川汇流处的冲积平原(即“川中岛”)为中心的区域,分别发生五次战争或对峙。

其中爆发于1561年10月17至18日(永禄四年9月9至10日)的第四次对阵(八幡原之战),是战况最为激烈的一次,也是日本战国时代参战双方伤亡率***的战役之一。

2、冲田_之战

冲田_之战(おきたなわてのたたかい),为日本战国时代天正12年3月24日(1584年5月4日)在肥前国岛原半岛,九州的战国大名龙造寺隆信与岛津家久、有马晴信联军之间的战役。

"_"的意思为湿地中的小径,汉音同"辍"。岛津氏通过此战极大地削弱了龙造寺氏的实力,为以后统一九州奠定了基础。

3、三方原合战

三方原之战是日本战国后期于日本东海道爆发的一场合战。爆发时间为元龟三年十二月二十二日(1573年1月25日),地点位于远江国敷智郡三方原。

交战双方为德川氏、织田氏联军与武田氏,最终以武田军的胜利而告结束。此战是武田军总帅武田信玄军事生涯的顶点。

4、大坂之役

大坂之役指(1614年(庆长19年)-1615年(庆长20年、元和元年))江户时代早期江户幕府消灭丰臣家的战争。

战争主要范围是大坂城附近(今大阪府大阪市中央区),其中包括在1614年11月-12月的大坂冬之阵以及1615年5月的大坂夏之阵(6月4日,即农历五月八日结束),最常用的说法是大坂之阵,大日本帝国陆军参谋本部著书称为大坂之役。

5、山崎合战

山崎之战又称天王山之战,发生在公元1582年。明智光秀发动本能寺之变后,正在进行西国攻略的羽柴秀吉立刻率军返回畿内,在山崎与明智光秀展开决战,最终击败明智军。此战也奠定了秀吉日后统一日本的基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川中岛合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冲田_之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方原合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大坂之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山崎之战

日本战国时期的势力划分

日本战国时期根据日本天武天皇所创的“五畿七道”作行政分区而划分,共有六十六国。战国六十六国如下:

1、近畿五国——山城、大和、河内、摄津、和泉。

2、东海道——伊贺、伊势、志摩、尾张、三河、远江、骏河、伊豆、甲斐、相模、武藏、安房、上总、下总、常陆。

3、东山道——近江、美浓、飞驒、信浓、上野、下野、陆奥、出羽。

4、北陆道——越后、越中、越前、能登、加贺、若狭、佐渡。

5、山yin道——丹波、丹后、因幡、但马、出云、石见、伯耆、隐岐。

6、山阳道——长门、周防、安艺、备后、备中、备前、美作、播磨。

7、南海道——阿波、赞岐、伊予、土佐、淡路、纪伊。

8、西海道——萨摩、大隅、日向、肥后、肥前、筑后、筑前、丰后、丰前、对马、壹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战国时代 (日本战国时代)

关于山崎之战和山崎之战羽柴军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原文链接:http://www.dtcchina.com/news/show-9882.html,转载和复制请保留此链接。
以上就是关于山崎之战 、山崎之战羽柴军全部的内容,关注我们,带您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标签: 日本 幕府 明智
打赏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资讯
网站首页  |  VIP套餐介绍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手机版  |  SITEMAPS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